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实验后冷却至室温再次称量,天平指针不发生偏转。若拧松锥形瓶上的胶塞,指针将会_____(填“向左偏”“向右偏”或“不偏转”)。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 将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铁,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
B.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电解水时负极和正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
D. 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反应后天平指针偏右
B. 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调研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同学们发现有一种“氮气灭火装置”能利用液氮(沸点为-196℃)产生的大量氮气来灭火。他们用氮气进行如右图所示实验,却发现蜡烛未熄灭。
(查阅资料)氮气密度略小于空气;压强不变时,气体温度越低,密度越大。
(1)结合氮气性质分析,右图蜡烛未熄灭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实验1:探究氮气能否用来灭火(所用容器均为隔热材料,下同)
实验编号 | 1-1 | 1-2 | 1-3 |
实验内容 | |||
实验现象 | 蜡烛持续燃烧 | 蜡烛缓慢熄灭 | 蜡烛熄灭 |
(2)实验前有同学提出,由液氮汽化产生的氮气温度低,密度足够大,会向下流动隔 绝可燃物周围的氧气。依据实验1判断,这种假设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3)有同学根据实验1提出新假设,氮气灭火可能与可燃物周围氮气的含量有关。可 能支持这一假设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填实验1中的实验编号)。
实验2:探究灭火与氮气含量是否有关
实验编号 | 2-1 | 2-2 | 2-3 |
实验内容 | |||
实验现象 | 蜡烛没有熄灭 | 蜡烛缓慢熄灭 |
(4)实验2中,蜡烛所在位置氮气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填实验编号)。
(5)推测实验2-3的现象是________。
(6)反思实验2,除氮气含量外,影响蜡烛燃烧的其它可能因素是________。
(7)结合上述实验,下列关于 “氮气灭火装置”使用的说法中,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从高处向低处喷洒使用
B. 可燃物火焰熄灭后,还需持续通气一段时间
C. 在有少量排气口的封闭空间中使用时,效果好于开放空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调研化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控农作物病虫害。但某些地区确实出现过农药残留超标事件,让一些人“谈药色变”。怎样科学地减少果蔬中的农药残留呢?有些农药随着温度的升高,分解会加快。通过在沸水中焯或使用蒸、炒等烹饪手段可以去除蔬菜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部分农药在空气中能够缓慢地分解为对人体无害的物质。所以对一些易于保存的农产品,如胡萝卜、南瓜、土豆等,可以在室外存放一定时间来减少农药残留量。有科研人员监测了番茄中三唑酮(C14H16ClN3O2)在温室大棚内和室外的分解规律,如图。
去皮可以有效减少果蔬中的农药残留。但部分果蔬不容易去皮,如生菜、草莓、樱桃等,因此清洗成为了消费者去除农药残留的重要方式。由于大多数农药难溶于水,可利用洗菜机或加入洗涤盐等方式提高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有人研究了利用不同方法去除黄瓜中嘧菌酯农药残留的效果,如图所示。
可见,减少农药残留的关键是认识物质的性质。基于农药的不同性质,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来去除。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沸水中焯蔬菜可以去除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残留,这是利用了氨基甲酸酯类的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三唑酮C14H16ClN3O2由_______种元素组成。
(3)依据图,影响番茄中三唑酮残留量的因素有________。
(4)为了最大量地去除黄瓜中的嘧菌酯,在清洗黄瓜时,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5)下列说法合理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为了防止农药在农产品中残留,必须全面禁止使用农药
B.采摘瓜果后,建议清洗干净再食用
C.削去果皮,也能减少农药残留
D.利用农药的某些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有效地减少农药残留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调研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太阳能、氢能等被称为“低碳能源”,理论上其“碳排放”为零。
(1)下列产生“碳排放”的化学变化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 2CO + O22CO2
② CaCO3CaO + CO2↑
③ 2CuO + C2Cu + CO2↑
(2)氢气不可能产生“碳排放”,而甲烷燃烧会产生,原因是_______。化学在生活的各方面发挥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分校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物质——用途——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氧气——火箭发射——可燃性
B. 干冰——制冷剂——升华吸热
C. 氮气——食品防腐——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D. 稀有气体——霓虹灯——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