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请结合小明同学对碱的四点化学性质的归纳图完成下列问题.(箭头上方的物质是指与碱反应的物质) 

(1)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2)请帮小明补充完整性质3箭头上方的反应物质是酸(填“酸”或“碱”或“盐”)
(3)碱溶液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OH-(填化学符号)

分析 (1)显碱性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溶液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自由移动的氢氧根离子.

解答 解:(1)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故填:红色.
(2)性质3中,碱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因此箭头上方的反应物质是酸.
故填:酸.
(3)碱溶液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OH-
故填:OH-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海水中含有NaCl、Na2CO3等物质.海水脱硫技术是用海水吸收燃煤烟气中的SO2(如图)
(1)海水脱硫设备中,排出海水呈碱性的是A(填字母序号);
A.海水泵      B.吸收塔      C.曝气池①D.曝气池②
(2)向曝气池①内通入空气后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S.
(3)曝气池②排放的海水中不含H2SO4的原因是Na2CO3+H2SO4═Na2SO4+CO2↑+H2O(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当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将液体A滴入试管①时,
观察到试管②中有气泡产生.
①若固体B来源于饮料罐,写出一合理的化学反应方程式:Fe+2HCl=FeCl2+H2
②若固体B来源于废干电池,且发生分解反应,写出一合理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③若固体B来源于厨房用品,写出一合理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
④若液体A遇固体B发生化合反应,写出一合理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aO+H2O=Ca(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甲同学认为若II装置中装有水,可用于制取并收集氧气,请写出K1、K2的开关顺序先开K2,关K1,一段时间后再开K1,关K2
(2)乙同学认为可以利用I、III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若广口瓶B中盛放二氧化碳,A中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盛放稀盐酸,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他的操作为关闭K1、K2,打开K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广口瓶中,关闭K,充分反应后打开K2,最终他看到了III中稀盐酸倒流入I中有气泡产生.
(3)丁同学认为将III的烧杯换成量简,Ⅱ中的广口瓶装满水,则可以利用I、Ⅱ、III装置测定氢氧化钠样品中含碳酸钠杂质的质量分数,丁同学测定方法利用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你认为此方案是否可行,并简述理由不可行,这是因为CO2可溶于水,无法准确测量生成的CO2的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区分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所加试剂或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待区分的物质所加试剂与操作方法
A食盐和纯碱食醋,观察有无气泡
B金和黄铜观察外观
C棉和羊毛织物取少量灼烧,闻气味
D过氧化氢溶液和水二氧化锰,观察有无气泡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某同学设计计出了如图所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
实验过程: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
(2)在集气瓶里装进适量a 体积的水,燃烧匙里放一块白磷(40℃即可燃烧),按图示装置连接仪器,然后在酒精灯上把玻璃棒下端加热,玻璃棒的作用为点燃白磷;
(注:集气瓶内的长导管已接近瓶底)
(3)待集气瓶完全冷却至室温,量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是b,整个集气瓶的体积是c.
从白磷开始燃烧到最后熄灭的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情况是:先下降后上升;
(4)根据a、b、c三个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已知C=60mL  a=10mL,
则b=20mL,得出结论,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0%.
实验反思:
组内成员小张对“实验前集气瓶里要装进适量a 体积的水”非常不理解.咨询了组长小明之后,他终于明白“a 体积的水”的作用,
作用为:快集气瓶冷却(或液封、缓冲瓶中压强骤然升高)(只需填一个合理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图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水的电解
B.
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C.
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制氧气
D.
等质量的铝、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为了解甲酸的分解产物,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甲酸(HCOOH)的熔点为8.6℃,能分解生成两种物质.
【提出猜想】实验小组对甲酸的分解产物提出了猜想:
猜想1.H2和CO2;猜想2.CO和H2O.
【设计实验】20℃时,甲酸的状态为液态;从图一装置中选择合适的装置B(填序号)对甲酸进行加热.为了加快分解速率,实验小组加入了催化剂,反应后将分解产物通入图二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预测】若猜想l成立,则D中的实验现象应为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C处瓶内出现大量水珠,F处玻璃管中出现的现象为红色固体变为黑色,甲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H$\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CO+H2O.
【交流拓展】资料表明,不同条件下,甲酸的分解产物不同,猜想1和猜想2均能成立.据此小新对甲酸的分解产物又提出新猜想:猜想3.H2O和CO2;猜想4.CO和H2.经讨论认为无需进行实验就能确定猜想3和猜想4都错误,理由是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B.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C.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D.纯净水是纯净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