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我们曾做过①木炭、②硫粉、③铁丝、④镁条等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实验.其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是______(用序号填写,下同);产生耀眼强光的是______;生成物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______.上述现象有助于我们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判断化学变化发生的根本依据是______.
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
②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③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④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它的本质特征是有其它(新的)物质生成.
故答案为:③;④;②;有其它(新的)物质生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甲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进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水注入集气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红磷燃烧时生成大量白烟
红磷燃烧时生成大量白烟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总气体的
1
5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总气体的
1
5

(2)乙生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小,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要求答出两种)
红磷不足会使氧气有剩余
红磷不足会使氧气有剩余
装置没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装置没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3)丙生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上,只不过用木炭代替了红磷.当木炭停止然烧,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后,水能否进入集气瓶?为什么?
木炭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为气体,从而集气瓶中的气体压强变化不大
木炭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为气体,从而集气瓶中的气体压强变化不大

我们曾做过①木炭、②硫粉、③铁丝、④镁条等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实验.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是
(用序号填空,下同);产生耀眼强光的是
,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
.上述现象有助于我们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判断化学变化发生的根本依据是
产生了新物质
产生了新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我们曾做过①木炭、②硫粉、③铁丝等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实验.
其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是(用序号填写)
; 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
;上述现象有助于我们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判断化学变化发生的根本依据是
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
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

(1)写出上述三个化学方程式
C+O2
 点燃 
.
 
CO2
C+O2
 点燃 
.
 
CO2
S+O2
 点燃 
.
 
SO2
S+O2
 点燃 
.
 
SO2
3Fe+2O2
 点燃 
.
 
Fe3O4
3Fe+2O2
 点燃 
.
 
Fe3O4

(2)你是否还可写出每一反应与其它两个反应的不同之处(不可重复上面已提出的问题)
碳:燃烧生成了无色无味的气体;硫:燃烧有火焰;铁:只能在纯氧气中燃烧(合理均可)
碳:燃烧生成了无色无味的气体;硫:燃烧有火焰;铁:只能在纯氧气中燃烧(合理均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4?镇江)我们曾做过①木炭、②硫粉、③铁丝、④镁条等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实验.其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是
(用序号填写,下同);产生耀眼强光的是
;生成物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
.上述现象有助于我们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判断化学变化发生的根本依据是
有其它(新的)物质生成
有其它(新的)物质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我们曾做过①木炭、②硫粉、③铝箔、④铁丝等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实验,其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是
(填序号,下同);产生耀眼白光的是
;生成物是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
.上述现象有助于我们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判断化学变化发生的根本依据是
有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占空气体积约
15
的物质的化学式是
O2
O2
.煤是现在生产、生活中的主要燃料,它燃烧时产生
SO2
SO2
气体,是造成酸雨的元凶;因此农村常用沼气来替代化石燃料和柴禾,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CH4
CH4
;人类未来最清洁的绿色能源是
H2
H2

(2)我们曾做过①木炭、②硫粉、③铁丝、④镁条等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实验.其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是(用序号填写,下同)
;产生耀眼强光的是
;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
.上述现象有助于我们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判断化学变化发生的根本依据是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