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炭和氧气质量比的取值范围影响燃烧产物的种类,见下面数轴一目了然:
现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放有6g炭粉和充有10g氧气,用电火花引燃,使两者进行充分的反应,则生成的物质是( )
A. CO B. CO2 C. CO和CO2 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C 【解析】 木炭和氧气质量比是6g/10g=3/5有图可知选C 从数轴中数据结合题给的炭粉和氧气的质量可以完成解答. 解答:题中所给炭粉和氧气的质量之比为:=.而,所以结合数轴的中的信息可以知道6g炭粉和充有10g氧气,用电火花引燃,使两者进行充分的反应后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析所给选项可以知道选项C是正确的. 故选C.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沈阳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加热碳酸氢铵时闻到了刺激性气味,引起了同学们对氨气的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一)探究性质与变化
(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实验现象)
(1)实验一中的现象是_____。
(2)实验二中先滴入浓氨水,一段时间后,再滴入浓盐酸。滴入浓盐酸后观察到的现象是:①集气瓶中从下至上出现白烟,②_____(写一点)。
(实验结论)
(3)微观上,说明微粒具有的性质是_____。宏观上,从物质的性质或变化的角度分析,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写一点)。
(反思与评价)
(4)实验二避免了实验一的不足,改进后的优点有_____(写一点)。
(二)验证氨气中氮、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
(查阅资料)
(5)氨气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2NH3+3CuO3X+N2+3H2O,X的化学式是_____。
(设计方案)如图所示:(假定氮气被完全吸收)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充分反应后,测得A、B、C三个装置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
装置 | A | B | C |
数据 | 减少了4.8g | 增加了6.0g | 增加了2.8g |
(6)甲同学利用A、B、C三组装置所提供的数据,乙同学利用B、C两组装置所提供的数据,计算出的氮、氢元素的质量比都与理论值明显不符,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是_____。
(7)若用A、C两组装置所提供的数据计算,与理论值是否相符?写出简单的计算过程证明你的结论_____。
(三)探究用途与制法
(8)在一定条件下,可用氮气和氢气制得氨气。工业上常用氨气生产氮肥(NH4)2SO4,施肥时,要避免与之混用的是_____(填序号)。
A.硝酸钾 B.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
C.熟石灰 D.氯化钾
(9)工业上生产的(NH4)2SO4中常常混有少量KCl,检验其是否含有KCl的操作方法是_____。
烧杯B中酚酞溶液变红色浸有酚酞溶液的纱布条红色消失是在不断地运动的;浓氨水具有挥发性等节约药品Cu浓硫酸吸收了未反应的氨气,导致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偏大与理论值相符氨气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3;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为4.8g,则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4.8g,水中氢元素的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则氢元素的质量为0.6g;C中增加了2.8g,则氮元素的质量为2.8g;则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2018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哈尔滨大街小巷有许多的夜市小吃,为市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品。下列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 奶油玉米 B.
盖饭
C. 烤大虾 D.
酸梅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同步测试 题型:单选题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室内着火时不要急于打开门窗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 用明火检查燃气管道是否漏气
D. 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 【解析】 试题燃气是可燃性气体,用明火检查燃气管道是否漏气,可能会导致燃气爆炸,C错误。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4.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运用 同步测试 题型:计算题
某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片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为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将药片研碎,取4.0g样品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时,收集到的气体经干燥后质量为0.88g.(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 Na2CO3+H2O+CO2↑,样品中其它成分受热不分解)计算该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4.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运用 同步测试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 配平化学方程式可以改变化学式中各组成元素右下角的数字
C. 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是不能拆开的
D. 化学方程式中的↓表示生成物是固体,所以在只要生成物是固体就必须标↓
A 【解析】 A、因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所有的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A正确; B、在配平化学反应时在改变化学式前面的数字,因物质的组成固定,则不能改变化学式中组成元素右下角的数字,故B错误; C、因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发生变化,则原子团可能变化,即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能拆开,故C错误; D、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的要求,在反应前有固体的,在反应后也...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同步测试 题型:填空题
在化学变化中,________可以再分,________不可再分。
分子原子 【解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分子分成原子,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分子。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基础实验1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同步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写出下列各实验中先要进行的一项: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
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①将导管伸入倒置于水槽中的集气瓶;②加热.
B.探究某可燃物的组成,应将其燃烧产物依次通过:①澄清石灰水;②无水硫酸铜.
C.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应依次加入:①水;②浓硫酸.
②②① 【解析】 A、制取氧气时,先加热盛高锰酸钾的试管,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将导管伸入倒置于水槽中的集气瓶口,以防止所收集到的气体不纯;B、探究某可燃物的组成,应将其燃烧产物先验证水,再验证二氧化碳;C、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倒入水中,故烧杯中应依次加入:①水;②浓硫酸。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枣庄市2018年中考化学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该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 )。
A. 消耗铁粉的质量
B. 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
C. 溶液的总质量
D. 生成氢气的质量
C 【解析】 试题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恰好反应完时溶液从硫酸的溶液变为硫酸亚铁,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不能从零开始。所以C错误。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