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加热5.61g的高锰酸钾与氯酸钾的混合物至质量不再变化时,剩余固体的质量变为4.33g.求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由质量守恒定律,固体质量减少的质量为产生氧气的质量,据此列式计算出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即可.
解答:解:产生氧气的质量为5.61g-4.33g=1.28g.
设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则高锰酸钾的质量为(5.61g-x),设加热高锰酸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y,加热氯酸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z,
2KMnO4
  △  
.
 
K2MnO4+MnO2+O2
316                   32
5.61g-x               y
316
32
=
5.61g-x
y
     y=
(5.61g-x)×32
316

2KClO3
MnO2
.
2KCl+3O2
245              96
x                z
245
96
=
x
z
      x=
96x
245

(5.61g-x)×32
316
+
96x
245
=1.28g    x=2.45g.
答: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氧气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运用100mL量筒进行相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量取20.2mL水
B、
收集80mL氧气
C、
30mL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盐酸
D、
配制100g10%的氯化钾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兴趣活动小组的同学学习“灭火器原理”后,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并对反应后锥形瓶中残留废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废液中所含溶质是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废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Cl、Na2CO3和HCl.
猜想(二):废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
猜想(三):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
猜想(四):废液中的溶质是
 

【讨论与交流】小明认为猜想(一)无需验证就知道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
 

【实验与结论】
(1)为验证猜想(二),小强同学取少量废液装入试管中,然后滴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于是小强认为猜想(二)正确.小强的实验
 
(填“能”或“不能”)验证猜想(二)的正确性,原因是
 

(2)小丽为验证猜想(三),选用大理石做试剂.若猜想(三)是正确的,验证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验证猜想(四)是否正确,下列试剂中可选用的有
 
(填序号).
①氢氧化钠溶液    ②氯化钠溶液    ③稀盐酸    ④氯化钾溶液
【拓展与应用】
若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根据HCl的性质,无需另加试剂,只要对废液进行
 
操作即可从废液中得到NaCl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他发明的制碱方法,被誉为“侯氏制碱法”,反应原理有:
①NH3+H2O+CO2═NH4HCO3
②NH4HCO3+NaCl═NH4Cl+NaHCO3
③2NaHCO3 
 加热 
.
 
Na2CO3+CO2↑+H2O
下列是某同学对“侯氏制碱法”的有关化学反应的一些认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中,既有分解反应又有复分解反应
B.“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是指NaHCO3
C.反应②可进行,是因为趋于生成更难溶的物质
D.反应②析出NaHCO3固体后,溶液中只含氯化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将该混合气体5g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气体再全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80g某硫酸铜溶液与4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物质M是SO2、SO3、O2的混合物,其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则这三种物质的质量比可能是(  )
A、8:7:2
B、8:10:3
C、4:5:2
D、3:5: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复习时,常用专题探究的方法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制取,课堂上老师引导我们回顾了图1几个探究实验.

活动与探究1:研究常见物质组成
A、B、C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从研究方法得知,A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
 
,使瓶内压强减小来推测空气里氧气含量的.B实验是通过证明生成物的
 
来推断水的组成的.而C实验与
 
(填实验代号)实验的方法相同.
活动与探究2: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小丽为探究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查阅资料】石蕊是一种色素,遇到酸变红色;酸是一类物质,能使石蕊变成红色.
【实验设计】她先用紫色石蕊溶液将白色滤纸浸润,干燥后做成紫色的小花,然后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
观察到实验(Ⅰ)和(Ⅲ)中的小花变
 
色,(Ⅱ)中的小花不变色.
【评价反思】小虎对小丽的实验方案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了酸”.两位同学仔细讨论后认为还需补充如下一个实验,才能得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酸.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拓展应用】二氧化硫也是实验室一种污染气体.实验室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部放少
 
,以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如图装置验证碳酸钙的性质的同时,探究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是否也能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

①C中的现象是
 
.装置 B的作用是
 

②实验后小组同学对E中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
E中的固体可能为①氧化钙;②氧化钙与碳酸钙; ③碳酸钙
【进行实验】
甲同学取一定量的E中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猜想③成立.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③成立,其理由是
 
.他又重新进行实验,证明了猜想②成立,他的实验操作及现象为
 

③如果A中碳酸钙的质量为200克,则完全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