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把下列厨房里的调味品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味精B.蔗糖C.花生油D.食盐

分析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 解:A、味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
B、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
C、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C错;
D、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错.
故选C.

点评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7.如图中的A-H表示几种初中化学常见的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其中A、B、D均含钠元素,B、C、E均含碳元素,D、F、G均含硫元素;E、H属于氧化物;B俗称苏打,F与石灰乳可制农药波尔多液.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F是由离子(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是D:Na2SO4,H:H2O.
(3)写出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
(4)写出F→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SO4+2NaOH=Cu(OH)2↓+Na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是(  )
A.食物腐烂   玻璃破碎
B.汽油燃烧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铁受热熔化   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
D.石蜡燃烧   水结成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饱和溶液
B.t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
C.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甲溶液饱和,乙溶液不饱和
D.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3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小明同学在实验室将镁放入NH4Cl溶液反应,发现有气泡产生.询问老师后得知镁与NH4Cl溶液反应能生成气体和一种盐.为了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①NH4Cl溶液显酸性:
②NH3+HCl═NH4Cl    2NH3+H2SO4═(NH4)SO4
③2NH3+3CuO$\frac{\underline{\;\;△\;\;}}{\;}$3Cu+N2+3H2O
【探究实验】
(1)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不变红色,则该气体中无HCl气体.
(2)为了探究其它气体是否存在,又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①A中溶液变红色,证明有NH3气体(填化学式);
②浓硫酸的作用是除去氨气.
③B中玻璃管内观察到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固体,玻璃管内壁出现水珠,说明有氢气.
【实验结论】镁与NH4Cl溶液反应生成NH3和H2.还生成一种盐的化学式是MgCl2
【实验反思】
(1)综合以上信息和实验结论,小林同学认为不需要单独检验HCl气体,就能说明HCl气体不存在.请你评价这种说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合理,因为氨气能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铵,即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不能共存,既然气体中含有氨气,则一定不含有氯化氢气体.
(2)小敏同学为了更加充分证明反应生成的气体中有氢气,她在B装置的玻璃管后面再连接了装有无水硫酸铜的U型管,观察实验过程中U型管中的物质是否变蓝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2)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该溶液为不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7%(精确到0.1%).

(4)若甲为KNO3,t2℃时,将100g 10%的甲溶液加水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应加水10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在实验中,从试剂瓶中取出的药品使用后有剩余,对这些药品正确的处置方法是(  )
A.倒入废液缸B.投入通向下水道的水槽内
C.放回原试剂瓶D.放到指定的回收容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

(1)写出仪器的名称a:试管b:酒精灯;
(2)用A装置制取O2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用排水法收集较纯的O2时观察到瓶口有大气泡向外冒出说明气体已收集满;用B装置制取CO2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若要检验制得的CO2气体,应该选用澄清的石灰水(填试剂名称),涉及的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Ca(OH)2+CO2=CaCO3↓+H2O.
(3)如图F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装置实验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通入干燥氧气约10秒,引燃铁丝下端火柴杆,伸入塑料瓶内,并对准玻璃管口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发生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改进后的优点是①②③(填序号).
①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
②塑料瓶代替集气瓶,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
③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和性质验证于一体,实验更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某工厂丢弃的废铜屑(其中混有少量生锈铁屑),活动小组的同学欲利用其制取胆矾,他们设计了下面的两种制取流程.已知:
①Cu+Fe2(SO43=CuSO4+2FeSO4
②Cu+2H2SO4(浓)$\frac{\underline{\;\;△\;\;}}{\;}$  CuSO4+SO2↑+2H2O;
③2Cu+2H2SO4(稀)+O2$\frac{\underline{\;\;△\;\;}}{\;}$ 2CuSO4+2H2O;请回答:

(1)操作①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2)溶液A的溶质有FeSO4或CuSO4或H2SO4(只写其中一种,写化学式),铁锈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
(3)两种方法比较,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是方法Ⅱ,操作②的操作名称是蒸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