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2008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以下是我省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徽州石雕
B.
阜阳剪纸
C.
铁锻制的芜湖铁画
D.
松枝烧制的徽墨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 解:A、徽州石雕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阜阳剪纸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铁锻制的芜湖铁画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松枝烧制的徽墨生成了炭黑,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 要熟记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有一包混合物,已经知道混合物中含有适量的炭粉,还可能含有氧化铜、氧化铁、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根据以下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一:取样,在密闭容器内加热到高温时产生一种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实验二:把足量的稀盐酸滴入到冷却后的固体残渣中,残存固体全部溶解,同时产生一种可燃性的气体.试推断:
(1)该混合物中除含有适量的炭粉,还一定含有的物质是氧化铁,一 定不含有的物质是氧化铜,可能含有的物质是碳酸钙.
(2)为证明可能含有的物质,取原样品加少量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就可检验其是否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正确使用和理解化学用语是重要的学科素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O、H2CO3中均含有氢分子
B.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C.Na+、Mg2+、Al3+原子核内质子数均为10
D.表示的粒子都是阴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下面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罝,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酒精灯,②集气瓶;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是C或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3)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长颈漏斗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4)F是一种可用于集气、洗气等多功能装置,若将F装置内装满水来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b(填“a”或“b”)进入F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今年以来我国多地出现强雾霾污染事件,PM2.5指数居高不下.
(1)人一旦大量吸入PM2.5颗粒会引起剧烈咳嗽,这是人对刺激做出的一种应激性反应,人体完成这种应激性反应的神经结构称为反射弧.
(2)这些颗粒物通过人体肺部进入血液,首先抵达心脏(如图所示)的腔室为3(填序号).
(3)汽车排放的尾气不经净化,不但会引起雾霾还会带来空气污染,以下是汽车尾气净化的一种原理:2NO+CO+H2$\frac{\underline{\;催化剂\;}}{△}$N2+X+H2O,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稀有气体过去曾被人们称作“惰性气体”.是因为稀有气体(  )
A.在空气中含量很少B.用途广泛
C.性质不活泼D.非常宝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氢气B.C.石油D.天然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8.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同学想了解其变质情况,称取5g样
品于烧杯中,加入30g水使之完全溶解,再向烧杯中缓缓加入14.37g的氢氧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1.97g,求:
(1)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和实验回答问题:

(1)A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2)实验室采用装置A和B来制备气体,则制备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3)C实验b试管中生成的物质是氧气.
(4)D实验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若实验中弹簧夹没有夹紧或插入燃烧匙速度太慢,则测量结果会偏大(填“偏大’’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