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许多旅客乘火车经过青藏铁路穿越青藏高原时,会发生高原反应,感到呼吸困难,这是因为高原地区空气里(  )

A. 氧气体积分数远远低于21%

B. 氮气体积分数远远超过78%

C. 氧气体积分数仍约为21% ,但空气稀薄

D. 二氧化碳(CO2)气体含量大大增多

C 【解析】 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由于空气的成分一般是固定不变的,许多旅客乘车穿越青藏高原时,会发生高原反应,感到呼吸困难,这是因为高原地区空气比较稀薄,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不变,由于空气稀薄氧气的含量相对来说就少了。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4.1空气的成分 题型:单选题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A 【解析】 空气由氮气(N2)、氧气(O2)、稀有气体(He、Ne、Ar)、二氧化碳(CO2)、其他气体和杂质(如H2O)五部分组成.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天津市2018届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第二次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向下表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下图图像表示的是

序号

HNO3和Mg(NO3)2的混合溶液

KOH溶液

银与锌的合金

稀H2SO4

久置空气中的铝片

稀HCl

含有Na2CO3的NaOH溶液

稀HNO3

HCl和H2SO4的混合酸

Ba(NO3)2溶液

A. ②⑤ B. ①③⑤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D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分析图象的意义是随着乙的不断加入,反应开始没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然后气体或沉淀逐渐增加;其次将四个反应的化学反应原理逐一分析,分析气体或沉淀的生成与乙试剂的关系;最后和图象对比可解答。 ①向HNO3和Mg(NO3)2的混合溶液滴加KOH溶液,首先是硝酸和碱反应,没有沉淀生成,继续滴加KOH溶液,硝酸镁与KOH溶液生成不溶于水氢氧化镁沉淀,因此随溶液的加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练习:2.1.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题型:填空题

有四瓶无色气体,它们分别是氧气、空气、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为区别它们,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四个集气瓶中,使木条燃烧状况不变的是____________,使木条剧烈燃烧的是____________,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要想区别这两种气体,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现象的是二氧化碳。

空气氧气 氮气二氧化碳分别加入石灰水浑浊 【解析】 点燃的木条在空气中照常燃烧,在氧气中燃烧剧烈,在氮气、二氧化碳气体中不燃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氮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练习:2.1.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题型:简答题

如图所示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

(1)铁丝燃烧实验中,为防止集气瓶底炸裂,可以预先在集气瓶底___________________,某同学按要求实验,但发现集气瓶壁炸裂,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丝处理:铁丝末端系上火柴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为增加受热面积,可以将铁丝绕成__________状。

(3)为确保实验成功,操作时要注意待火柴梗______________时,将铁丝由上而下__________伸入集气瓶中,防止火柴燃烧消耗过多的氧气。

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燃烧的铁丝碰到瓶壁引燃铁丝螺旋即将燃尽缓慢 【解析】 (1)做铁丝燃烧实验时,为了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应在集气瓶的底部放水或铺沙子;铁丝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如果燃烧的铁丝接触到集气瓶内壁也能使其炸裂; (2)铁丝很难燃烧,所以为了引燃铁丝,要在铁丝末端系上火柴梗;实验时先将铁丝绕成螺旋状,其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待火柴梗快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练习:3.1.1微粒的性质 题型:单选题

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干冰升华——分子间隔变大

B. 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数目变多

C.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分子种类变化

D. 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分子运动速率变快

B 【解析】 A选项干冰升华是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变大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水烧开后把壶盖顶起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变大,造成的;C选项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是因为温度高,分子运动速率变快,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练习:3.1.1微粒的性质 题型:填空题

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如金属铜是由________直接构成的,干冰是由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氯化钠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的。

分子原子离子铜原子二氧化碳分子钠离子氯离子 【解析】 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例如:干冰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有的物质由原子构成,例如金属铜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有的物质由离子构成,例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试卷-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化学仪器必须垫上石棉网才能加热的是 ( )

A. 试管 B. 燃烧匙 C. 烧杯 D. 蒸发皿

C 【解析】 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坩埚、蒸发皿,必须垫石棉网才能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集气瓶、量筒、胶头滴管、药匙等. 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练习:3.2.1元素与元素符号 题型:填空题

根据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③表示的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

(2)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填序号)。

(3)化学性质最相似的两种元素是________(填序号)。

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③和④

14②B 【解析】 (1)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③表示的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 (2)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②; (3)①和④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化学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