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是我们所用教材中的一幅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_________。
(2)下列对原子构成的理解错误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B 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
C 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D 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所有元素的原子_________相同。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或化学符号)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基本反应类型
(1)红磷燃烧_____,基本反应类型_____;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_____,基本反应类型_____;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_____,基本反应类型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如图所示装置电解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___(填序号)。
①B内收集到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②管A与管B内收集到的气体质量比约为2:1
③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强导电性
④实验时,管A管B内液面下降,管C内液面会上升
(2)只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有___(填序号)。
①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②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③有水分子构成 ④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4个图象,能正确反应对应关系的是( )
A. 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 电解水
C. 向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D. 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填反应类型)。
(4)如何鉴别O2和CO2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和用途,也需要寻求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性。为此,科学家根据元素的结构和性质,将它们科学有序排列成元素周期表的形式。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表中的元素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常量元素。
族 周期 | ⅠA | |||||||
1 | 1H 氢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
2 | 6C 碳 | xN 氮 | 8O 氧 | |||||
3 | llNa 钠 | 12Mg 镁 | 15P 磷 | 16S 硫 | 17C1 氯 | |||
4 | 19K 钾 | 20Ca 钙 | …… |
span>
试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1869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_______。
(2)氮元素的核电荷数x =________。
(3)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
(4)与钠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为_______。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的解释错误的是
A | B | C | D | |
实验现象 |
| 品红加入水中后整个液体变为红色 |
|
|
解释 | 分子的体积很小 | 分子总是在 | 常温时分子不运动,加热时分子才运动 | 分子间有间隙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
(1)甲同学选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氧气。
①写出A、B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B________。
②除用排水法外,甲同学还可选择_________法收集氧气。
③实验前,甲同学先向仪器A中加入水,然后将导管放入槽中,并打开仪器A的活塞,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出现。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在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乙同学误把高锰酸钾当成了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加热时,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明是加快,于是得出结论:高锰酸钾也可以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大家经过讨论后,认为乙同学得出的结论不科学
①写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如何证明高锰酸钾不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_________。
③高锰酸钾能加快氯酸钾分解速率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3)丙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放在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0℃条件下加热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丙同学发现收集到的氧气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Ⅰ: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分解放出氧气;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锰酸钾分解放出氧气。
做出上述猜想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则猜想_______错误。
②第二组同学取锰酸钾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而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到__________现象,从而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氖气的化学式—— 1个硅原子——Si 1个钠离子—— | B | 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
C | 铁——由分子构成 二氧化碳——由原子构成 硫酸铜——由离子构成 | D | 分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