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今年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有一题目是鉴别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请你参与探究:
【提出问题】如何鉴别这两种无色溶液?
【实验方案】小琪等几位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C组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填字母);
(3)D组实验中变浑浊的原溶液是 .
(4)【继续探究】实验结束后,小琪同学将A,B,C,D四组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无色澄清透明的溶液,对该溶液的成分又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该溶液中除水、酚酞外还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猜想与假设】
Ⅰ.
Ⅱ.NaCl、CaCl2、HCl
Ⅲ.NaCl、CaCl2、NaOH
(5)【反思与拓展】
①上述猜想与假设中只有一个不成立,它是(填序号),理由是 .
②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可能有的物质是否存在,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不能完成该实验(填字母)
a.pH试纸 b.硝酸银溶液 c.紫色石蕊试液 d.铜 e.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
(1)Na2CO3+Ca(OH)2═CaCO3↓+2NaOH
(2)A、B
(3)澄清石灰水
(4)NaCl、CaCl2
(5)Ⅲ,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不能得到无色溶液(合理答案均可),b、d
【解析】解:【实验方案】(1)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2)A方案都反应,但都无现象,故不能鉴别;B方案都变成红色,故不能鉴别;而C和D都能出现不同的现象,因此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B;(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而和氢氧化钠反应物现象,故D组实验中变浑浊的原溶液是石灰水;
【猜想与假设】若恰好完全反应,则只含有反应产生的氯化钠和氯化钙;
【反思与拓展】①Ⅲ的猜想中含有氢氧化钠,能够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而现象得到无色澄清透明的溶液,因此Ⅲ不合理;②验证烧杯内溶液中可能有的物质,其中
a、通过pH试纸可以验证溶液呈现中性、酸性还是碱性,故可以;
b、无论哪种猜想,因为都含有氯离子,滴加硝酸银溶液都会产生沉淀,故不可以;
c、因为三种猜想溶液呈现不同的性质,因此可以通过石蕊试液验证,故可以;
d、铜和三种猜想的物质都不反应,故不可以;
e、猜想Ⅰ和Ⅱ若滴加氢氧化钠立即变成红色,说明不含有盐酸,若过一会产生红色,则说明含有盐酸,故可以;
因此b、d不可以;
故答案为:【实验方案】(1)Na2CO3+Ca(OH)2═CaCO3↓+2NaOH;(2)A、B;(3)澄清石灰水或Ca(OH)2溶液;
【猜想与假设】Ⅰ.NaCl、CaCl2;
【反思与拓展】①Ⅲ;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不能得到无色溶液(合理答案均可);②b、d。
本题主要考察物质酸碱性的检验,酸碱性的检验可以采用酸碱指示剂,但注意显酸性不一定是酸,显碱性不一定是碱。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铜粉在空气中灼烧时,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
B.红热木炭放入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产生白光
C.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时, 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出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分类法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金属材料:不锈钢、黄金、氧化铁B.干燥剂:浓硫酸、氧化钙、氢氧化钠
C.氧化物:干冰、冰水混合物、消石灰D.人体中的常量元素:铁、钠、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稀有气体的质量分数为0.94%
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以作燃料
C.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元凶,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2年3月22日“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粮食安全”.下列做法不符合节约用水的是( )
A.安装节水水龙头
B.衣物集中洗涤
C.用水桶盛水配抹布洗车
D.洗澡涂肥皂时不关水龙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北宅品樱桃、大泽山尝葡萄……为广大市民假日游玩提供了新的去处。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了增加葡萄产量,可以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B.焚烧秸秆会造成空气污染
C.观光车使用电力驱动,可以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D.使用可降解塑料袋可有效减少白色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