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热
B.加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C.磷在空气中燃烧,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白雾
D.把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银白色固体表面有铜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分析 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热,不是蓝紫色,错误;
B、加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酸性消失,故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正确;
C、磷在空气中燃烧,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雾,错误;
D、把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银白色固体表面有铜析出,不是实验现象,是实验结论,错误;
故选B.

点评 掌握常见的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某班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套能验证一氧化碳性质并带有趣味性的实验,效果明显.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当打开开关a(同时在尖嘴处放一火源),通入适量的一氧化碳后,关闭开关a和b,并撤掉火源约10~15min后,可观察到A中鱼仍然活着,B中蛙死亡,C中正常的深红色血液变成鲜红色.然后打开开关b,同时再在尖嘴导管处点燃.试回答:
(1)A中结果说明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2)B中结果说明一氧化碳有毒;
(3)在尖嘴导管处点燃的目的是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化学方程式2CO+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A(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上方,复燃说明已满.
(2)实验室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C作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的优点是能控制产生气体的速率.
(3)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a(填“a”或“b”)端通入;
(4)制取二氧化碳可以用B作发生装置,其收集装置通常是D(填字母),请写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5)我们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把红热的铁丝伸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里,反应生成Fe3O4(填化学式),做这个实验时盛氧气的集气瓶预先加少量水,水的作用是防止铁燃烧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时炸裂集气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花园里能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25L的燃气可装入10L的钢瓶中,说明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C.一滴水中大约有1.6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
D.分子由原子构成,说明分子一定子原子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为B和C;
(3)利用装置A制取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4)下面是排水集气法的实验操作,正确的顺序是③②①(填序号).
①待集气瓶内充满气体后,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
②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③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盖盖上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5)甲烷(CH4)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晶体与和碱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备甲烷.请你从上图中选出制取一瓶甲烷所需要的装置组合为AD或A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改变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该反应中,M为CO2D.该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是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2016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或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119
B.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C.只要温度到达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
D.扑灭森立大火,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则下列回答不正确的是(  )
11Na
12Mg
13Al
14Si
15P
16S
17Cl
18Ar
A.12号元素的离子符号Mg+2
B.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
C.硅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D.13号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9.亚硝酸钠(NaNO2)有毒、有咸味.外形与食盐相似.人若误食会引起中毒.NaNO2、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某同学设计的鉴别NaNO2、NaCl固体的方案如下:20℃时,取6.0g NaNO2和6.0g NaCl分别放入两只小烧杯中,各加入10mL水(水的密度为1g/mL).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观察现象.你认为此方案是否可行?可行(填“可行”或“不可行”).
(2)除去NaNO2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实验步骤,加水溶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然后过滤、洗涤、干燥.
(3)分别将60℃时等质量的NaNO2、NaCl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最多的是NaNO2(填“NaNO2”或“NaCl”).
(4)20℃时,将182.2g NaNO2饱和溶液蒸发掉50g水,再降温到20℃,可析出晶体的质量为41.1g.
(5)60℃时,将20克NaCl加入50克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是68.5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