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11?湖北)图l是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20℃的l00g水中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1)图2中,烧杯A中所得到的溶液的质量为
134
134
克;
(2)图2中,烧杯A、B、C、D中的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A、C、D
A、C、D

(3)图2中,烧杯C和D中的溶液相同的是
 (填序号).
①溶质的质量   ②溶剂的质量   ③溶液的质量    ④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1)根据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进行解答;
(2)根据20℃、40℃、6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进行解答;
(3)根据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可知降温有晶体析出进行解答.
解答:解:(1)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g,说明20℃,100g水中最多溶解34g氯化钾,所以即使加入40g氯化钾,也只有34g溶解,所以烧杯A中所得到的溶液的质量=100g+34g=134g;
(2)20℃、40℃、6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分别为34g、40g、45.5g,可知在100g水中加入40g氯化钾时,在20℃和40℃时形成氯化钾的饱和溶液,而在60℃时形成氯化钾的不饱和溶液;
(3)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由40℃降温到20℃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减少,溶液的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只有溶剂的质量不变.
故答案为:(1)134;(2)A、C、D;(3)②.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应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1?湖北)A-I为九年级化学所学的物质.已知A为金属氧化物,C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为蓝色沉淀,E为单质,F为浅绿色溶液,F、G、I均为只含有一种溶质的溶液.“→”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部分生成物末标出),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是
CaO
CaO

(2)B与I之间的化学反应属于
复分解
复分解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写出G与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SO4+Fe═FeSO4+Cu
CuSO4+Fe═FeSO4+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1?湖北)下列关于燃烧或灭火的操作,其表述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1?湖北)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金属.

(1)根据右图的应用实例,试说出金属具有的两点物理性质.
(2)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但为什么日常生活中铝制品不易锈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1?湖北)某食品的包装袋中放有一小包“防腐剂”,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防腐剂”的成分产了好奇,他们将一包“防腐剂”倒在滤纸上,看到“防腐剂”中有一些灰黑色粉末和一些红色粉末,为此,展开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防腐剂”中灰黑色的粉末和红色的粉末分别是什么?
【查阅资料】食品腐败主要是因为食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氧化、潮解而变质,使用“防腐剂”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提出猜想】
小文:“防腐剂”中灰黑色的粉末是氧化铜,红色的粉末是铜.
小婧:“防腐剂”中灰黑色的粉末是氧化铜和碳粉,红色的粉末是铜.
小鹏:“防腐剂”中灰黑色的粉末是铁粉和碳粉,红色的粉末是氧化铁.
【讨论分析】通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小鹏的猜想是正确的,理由是
铁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生成铁锈,达到除去氧气和水的目的
铁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生成铁锈,达到除去氧气和水的目的

【实验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并将实验内容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及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用磁铁接近滤纸上的“防腐剂”,并充分吸引. 磁铁上吸引了黑色物质
灰黑色的粉末中含有铁粉
灰黑色的粉末中含有铁粉
②取①中剩余的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
稀硫酸或稀盐酸
稀硫酸或稀盐酸
,观察现象.
粉末部分溶解,生成黄色溶液
粉末部分溶解,生成黄色溶液
小鹏的猜想成立
【拓展探究】为了进一步探究“防腐剂”的性质,兴趣小组的同学另取一包“防腐剂”,进行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通过称量反应前后玻璃管中固体物质的质量,他们发现反应固体物质的质量减小了,请你分析固体物质质量减小的原因
氧化铁被还原失去氧元素,碳粉参加了反应
氧化铁被还原失去氧元素,碳粉参加了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