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小明利用今年5月1日小长假去乌克兰旅游,恰逢5月2日,乌克兰对东部亲俄武装开战,4架乌军直升机被亲俄武装击落.他的旅游团被亲俄武装带到其中一个击落点观看胜利果实,他发现飞机螺旋桨、骨架是由铝合金制成;坐垫、降落伞是由涤纶、锦纶制成;机枪、导弹发射架是由合金钢制成.
(1)直升机部分结构是由铝合金制成的,是利用铝合金的物理性质是
 
(答一点即可);
(2)坐垫降落伞是由涤纶、锦纶制成,涤纶、锦纶属于
 
纤维;
(3)机枪导弹发射架是合金钢,为防止生锈,制造时采用喷漆防锈,它的化学原理是
 

(4)小明取铝合金碎片放在稀盐酸中,发现开始没有气泡生成,过一会才有气泡生成,解释开始没有气泡生成的原因
 
写出化学方程式
 
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合成纤维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铝合金的性质;涤纶、锦纶等,它们属于合成纤维;根据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来考虑防止铁生锈的原理.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铝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据此解答.
解答:解:(1)飞机的部分结构是由铝合金制成的,主要利用了铝合金的物理性质是密度小、硬度大;
(2)涤纶、锦纶等,它们属于合成纤维;
(3)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有:在金属表面涂一层油漆;在金属表面镀一层金属、在金属表面涂一层油等.在钢铁表面涂刷矿物油或镀上其他金属等覆盖保护膜的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
(4)铝表面在空气中生成致密的氧化膜(Al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2O3+6HCl=2AlCl3+3H2O,氧化膜与盐酸反应无现象.
故答案为:(1)密度小,质量轻;(2)合成;  (3)隔绝空气(或氧气);(4)铝表面在空气中生成致密的氧化膜(Al2O3),氧化膜与盐酸反应无现象,Al2O3+6HCl=2AlCl3+3H2O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金属的物理性质等知识点,难度不大,会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现象,学以致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对反应的主要现象及化学方程式的描述完全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2Fe+3O2
 点燃 
.
 
2Fe2O3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红棕色的粉末变为黑色3CO+Fe2O3═2Fe+3CO2
C、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红磷验证质量恒定律--产生大量白烟 2P+5O2
 点燃 
.
 
P2O5
D、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小明用如图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其中甲包含乙、丙、丁….下列关系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乙、丙、丁…
A食盐、纯碱、高锰酸钾…
B合金不锈钢、焊锡、生铁…
C溶液碘酒、糖水、生理盐水…
D干燥剂石灰石、苛性钠、生石灰…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根据如图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表示在t1℃两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
 
c(填“>”、“<”或“=”).
(2)t2℃时,50g的 b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3)a中含有少量的b,若要提纯a,可采用
 
结晶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南海油气资源丰富,石油加工可得到石油液化气,某石油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为C4H10,写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若若若燃气灶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需要将灶具的进风口
 
减小(填“增大”或“减小”)的调节.
(2)常见的铁矿石有赤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菱铁矿(FeCO3)、黄铁矿(FeS2)等.若用
 
矿炼铁会产生形成酸雨的有害气体;CO在高温时与赤铁矿反应的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放出氧气.实验室有一瓶放置了较长时间的过氧化钠粉末,已知发生了部分变质,同学们取3.00g变质粉末决定 探究其中的成分及其质量.
(1)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外还生成另一种物质,小明认为可能是碳酸氢钠,你对小明猜想的看法是
 

【提出问题】变质的过氧化钠粉末中有哪些成分,它们的质量是多少?
【查阅资料】
①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②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③Na2CO3+CaCl2═CaCO3↓+2NaCl
(2)【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粉末成分是Na2O2和NaOH的混合物
猜想②:粉末成分是
 
的混合物
猜想③:粉末成分是Na2O2、NaOH 和Na2CO3的混合物
(3)【设计与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3.00g变质粉末于一支大试管内,加入适量的水,共收集到0.32g气体,然后用带火星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 固体完全溶解,
 

(不用填)
②继续向上述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石灰水,充分反应. 有白色沉淀生成 粉末成分含有
 
③将②中物质过滤,得到滤渣,将其洗涤、干燥并称量,得固体1.00g.         (不用填)   (不用填)
(4)【解释与结论】通过数据分析,可得出猜想
 
正确.
(5)【反思与评价】
①实验室在保存过氧化钠时应注意
 

②有同学提出把第②步实验中足量的石灰水改为足量氯化钙溶液,至沉淀不再生成时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液体变红,则证明原粉末中有NaOH.你认为该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油炸食物不宜多吃,因为长时间煎炸会产生有毒物质丙烯醛(C3H4O).丙烯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举重运动员在举重前常用一种白色粉末搓手,这种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MgCO3,MgCO3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精确到0.1%).
(3)“笑气”是一种氮的氧化物,在医疗上曾用作麻醉剂,它的化学式为N2O,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氮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时,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大试管中,如图所示,结果同学们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他们展开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二氧化碳是否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同学们取少量大试管中的液体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
 

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探究二:反应后大试管中的溶液所含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佳佳认为溶质是Na2CO3
贝贝认为溶质是Na2CO3和NaOH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验证】贝贝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一定量大试管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过滤
②向滤液滴加适量
 
 
贝贝的猜想成立
【实验反思】同学们联想到了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也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了确定其反应是否反生,有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先用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然后向其中滴加稀硫酸,边滴边测定混合溶液的pH.请你分析上述方案中,为什么要“当测定pH小于或等于7,”才可证明发生反应了,其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氯化钠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1)操作④中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是
 
(填序号).
A.研钵       B.量筒       C.烧杯       D.试管
(2)小燕完成该实验部分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其有明显错误
 
(填字母序号).

(3)操作⑤中当
 
停止加热.
(4)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制得率,发现制得率较低,其可能原因是
 
(填序号2分).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5)小燕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粗盐中除含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有少量的MgCl2、CaCl2等可溶性杂质;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小燕将除去泥沙的“精盐”又作了如下处理(假定杂质只有MgCl2、CaCl2两种):

①提供的试剂:Na2CO3溶液、K2CO3溶液、NaOH溶液、KOH溶液、饱和NaCl溶液.从提供的试剂中选出a所代表的试剂是
 
 

②在滤液中加盐酸的作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6)井水中也因为含有较多的MgCl2、CaCl2而不能直接饮用,上海世博园内安装的“直饮水”机,采用“活性炭+超滤层+紫外线”净水工艺.活性炭在此起
 
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