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刘对某溶液所含溶质的记录,合理的是( )
A. NaNO3 AlCl3 HCl ZnSO4
B. NH4Cl K2SO4 KOH Na2CO3
C. K2CO3 NaCl KNO3 H2SO4
D. BaCl2 HCl CaCl2 NH3•H2O
A 【解析】 A、四种物质之间不会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可以共存,正确;B、氯化铵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氨气,不能共存,错误;C、碳酸钾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能共存,错误;D、盐酸和一水合铵反应生成氯化铵,不能共存,错误。故选A。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问题.
正常雨水的 pH 约为 5.6._________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__________
CO2+H2O=H2CO3NaHCO3+HCl=NaCl+H2O+CO2 【解析】 (1)正常的雨水显酸性是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2)碳酸氢钠能够治疗胃酸过多,是因为碳酸氢钠能和胃酸的主要成分盐酸发生反应。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2018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流程题
某白色固体甲的主要成分为NaCl,可能含有MgCl2、KCl、BaCl2和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杂质,为检验白色固体甲的成分并除去其中杂质,进行如下实验:
(1)写出生成白色固体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向无色溶液D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分析上述实验可知,白色固体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4)若用上述实验中的A、B、C、D四种溶液鉴别稀H2SO4和NaOH溶液,分别取样后,按下图所示操作进行实验,就能达到鉴别目的的是实验____________。
BaCl2+Na2CO3=BaCO3↓+2NaCl 除去过量的NaOH 和Na2CO3 NaOH 2,3,4 【解析】 向无色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颜色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NaOH,向溶液A 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镁,向无色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钡,故混合物中一定含有MgCl2、BaCl2,可能含有KCl,一...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西玉林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某混合溶液中含有硫酸和盐酸,取该混合溶液20g于烧杯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反应过程中烧杯中产生沉淀的质量、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BaCl2溶液呈中性)。求:
(1)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g;
(2)计算20g混合溶液中HCl的质量为多少____________?
4.66; 2.92g。 【解析】 根据左图可知反应生成的沉淀的质量,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根据硫酸钡的质量可以求出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分数,进而根据和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钡的质量求出盐酸的质量。 【解析】 由图可知生成硫酸钡的质量为4.66g。 设氢氧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Ba(OH)2+H2SO4=BaSO4↓+2H2O 171 23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西玉林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观察第2、3周期的元素,均以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开头,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
(2)磷原子的质子数是_____,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
(3)R2+结构示意图如所示,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周期,它的化学性质与第三周期中的________元素相似。
金属; 15 30.97; 四 镁。 【解析】 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 (1)观察第2、3周期的元素,根据元素的名称可知均是以金属元素开头,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2)磷原子的原子序数是15,所以质子数是15,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3)R2+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电子层数是4,所以位于第四周期,化学性质...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西玉林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具有挥发性的是( )
A. 锌粒 B. 浓盐酸 C. 石灰石 D. 二氧化锰
B 【解析】 根据锌粒、浓盐酸、石灰石和二氧化锰的物理性质来进行分析。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能够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会和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生成盐酸小液滴。故选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西玉林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移走蒸发皿 B. 熄灭酒精灯
C. 加入大理石 D. 溶解固体
B 【解析】 A、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错误;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正确;C、向试管中装大理石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大理石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错误;D、配制氯化钠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错误。故选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贵州省遵义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我国早在西汉时期,在《淮南万毕术》一书中就写到“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这是湿法冶金的先驱。反应原理为:Fe+CuSO4===Cu+Fe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无明显现象
B. 该反应能证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
C.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 该反应前后溶液质量增大
C 【解析】 A、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会观察到铁的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故错误; B、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故错误; C、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属于置换反应,故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为探究碳还原氧化铜的最佳实验条件,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干燥混合物1~2.5g进行系列实验。
(查阅资料)①氧化铜(CuO)为黑色固体。
②碳还原氧化铜得到的铜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氧化亚铜;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Cu2O + H2SO4 = CuSO4 + H2O + Cu
(进行实验)
实验1:取质量比1:11的木炭粉和氧化铜混合物1.3g,进行实验。
实验2:取一定量的混合物,用1—2装置进行实验。
(解释与结论)
(1)配平化学方程式:___C+___CuO高温 ___Cu+ ___CO2↑。
(2)实验1—2中,证明产生CO2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
(4)实验2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实验2没有进行质量比为1:14的实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6)为检验2—4的红色固体中是否含Cu2O,所需试剂是__________。
1 2 2 1;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探究木炭与氧化铜的受热面积对其反应的影响; 木炭与氧化铜质量比为1:12是恰好反应,因此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最佳质量比为1:12; 木炭与氧化铜质量比为1:13时,氧化铜已过量; 稀硫酸。 【解析】 (1)木炭与氧化铜反应方程式:C+2CuO高温 2Cu+CO2↑; (2)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如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