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年重庆市中考三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分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石燃料:煤,石油,一氧化碳
B.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金
C.碱:火碱,纯碱,熟石灰
D.有机化合物:甲烷,乙醇,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西省等学校招生考试成果检测化学试卷(一)《逆袭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法 |
A | 除去MgCl2溶液中的少量CuCl2 | 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
B | 鉴别CuSO4、NaOH、NaCl三种溶液 | 先通过观察 ,鉴别出CuSO4溶液,然后用其分别与剩余两种物质混合 |
C | 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 | 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
D | 区分两瓶无色气体N2和CO2 | 分别向两瓶气体中滴加_____________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年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流程题
中国芯中国智”造,芯片基材主要是高纯硅,下图为制备高纯硅的工艺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中硅元素的含量比铝___________(填高或低)。
(2)粉碎石英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
(4)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该反应需要在无氧的环境中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
(5)操作I的名称是___________,所得粗硅应充分洗涤,以除去表面的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年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硝酸银、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则滤出的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
A.银 B.锌 C.铁、银 D.锌、铁、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西省等学校招生考试逆袭诊断化学试卷《逆袭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碳酸氢铵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小组同学对碳酸氢铵进行相关的探究:
[查阅资料](1)碳酸氢铵是一种白 色粒状晶体,有氨臭,易溶于水。
(2)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
[提出问题]碳酸氢铵有哪些化学性质?
[作出猜想]猜想一:碳酸氢铵能与酸反应;
猜想二:碳酸氢铵能与碱反应;
猜想三:碳酸氢铵易分解。
[设计与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1 | _____ | 有气泡产生 | 猜想一正确 |
2 | 取少量碳酸氢铵样品与熟石灰混合研磨 | _____。 | 猜想二正确 |
3 | 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猜想三正确,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反思](1)实验3中向水中加入氧化钙的目的是_____。
(2)有同学对实验2的结论提出质疑:碳酸氢铵易分解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研磨会使温度升高,能加快碳酸氢铵分解,所以实验2的结论不严谨。
[补充探究]有同学为了进一步验证猜想二,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将碳酸氢铵溶液加入到氢氧化钙溶液中 | 有白 色沉淀生成,但没有气体逸出 |
②将碳酸氢铵溶液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
[分析]根据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分析,①实验中生成的白色沉淀是_____,实验中没有气体逸出可能的原因是_____。
[实验结论]三个猜想均正确。
[拓展应用]保存或使用碳酸氢铵时,需注意_____(写出一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西省等学校招生考试逆袭诊断化学试卷《逆袭卷》 题型:填空题
如图是一瓶生活中常见的消毒液——84消毒液,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84 消毒液不能与洁厕净(主要成分是氯化氢)混合使用,否则会反应生成有毒气体氯气。请用化学用语表示:
(1)消毒液中溶剂的化学式是_____。
(2)次氯酸钠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_____。
(3)氯化氢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流程题
以黄铁矿为原料,生产硫酸的简要流程如图:
(1)黄铁矿中的元素一定含有_________。
(2)该生成流程中,生产设备不是敞开的、以防_________(填一种气体)泄漏造成空气污染。
(3)流程中SO2转化为SO3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浓硫酸具有___________性,必须密封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