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c物质
(2)p点的含义:t1℃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使一定量接近饱和的a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降低温度(一种即可)
(4)t1℃时将一定量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溶液的质量将减小(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5)将t2℃时5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此时溶液的质量为75g.
(6)将t2℃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没有晶体析出的是c.

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 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c物质;
(2)p点的含义的含义是:t1℃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使一定量接近饱和的a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降低温度;
(4)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t1℃时将一定量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溶液的质量将减小;
(5)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将5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此时溶液的质量为75g;
(6)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c物质的溶解度最小,t1℃时,a、c物质的溶解度小于b物质,但是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将t2℃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没有晶体析出的是c.
故答案为:(1)c物质;
(2)t1℃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降低温度;
(4)减小;
(5)饱和,75;
(6)a,c.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湖北省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归纳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小明在学习酸、碱、盐后,绘制出如图所示的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图中短线连接的物质表示能相互反应),请填写下列空白:

(1)在图中空白方框中可填写指示剂或_______________(填物质类别)。

(2)反应⑦要能发生要求金属必须排在金属活动性表中_______________的前面。

(3)图中所归纳出酸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条。

(4)写出一个符合反应⑤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5)验证反应②,可以选择下列_______________(填两种物质序号)进行反应。

A.SO2  B.HNO3  C.CuO D. Ba(OH)2

(6)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碱溶液中都含有_______________(填微粒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气体制取的问题.

(1)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O2时,应选用的药品有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2)D装置和C相比,收集气体时的优点是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
(3)若用A、D组合制取O2,在没有错误操作的情况下,当有气泡从集气瓶口逸出时,说明了什么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分类和推理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
(1)请根据物质造成的环境问题,将排放到空气中的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二氧化氮、臭氧、二氧化碳、甲烷、二氧化硫、一氧化碳
你选出的一组物质的化学式为①NO2、SO2或CO2、CH4、O3,该组物质归为一类的依据是形成酸雨或导致温室效应②造成大气污染;
(2)课外学习中发现,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反应物为还原剂,反之为氧化剂.例如在反应N2H4+2H2O2$\frac{一定条件}{\;}$4H2O+N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由①-1价变为②-2价,因此H2O2是该反应的③氧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长颈漏斗.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A(填字母);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现象时,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3)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是BD(填字母),欲制得干燥的二氧化碳,还需将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填药品名称的洗气瓶F.
(4)用收集到的氧气做“细铁丝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需预先放少量水或细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大海里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探究学习小组以含有Ca2+、Mg2+、Cl-的卤水和贝壳(主要成分为CaCO3)为主要原料在实验室制备无水CaCl2,流程如图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Ⅰ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2)以MgCl2为例写出卤水中除去Mg2+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Cl2+Ca(OH)2=CaCl2+Mg(OH)2↓.
(3)操作Ⅱ酸化时应选择的酸是HCl(填写化学式).
(4)电解熔融MgCl2的化学方程式是MgCl2$\frac{\underline{\;熔融\;}}{电解}$Mg+Cl2↑;若要验证镁、铁、铜的活动性顺序,选择铁丝后,还要选择氯化镁、硫酸铜两种溶液.
(5)Mg(OH)2加热分解生成MgO和H2O,MgO是高熔点的化合物,某些阻燃剂(阻碍燃烧的物质)的有效成分是Mg(OH)2.你认为Mg(OH)2能够阻燃的原因可能是bcd(选填序号)
a.Mg(OH)2分解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生成的氧化镁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了空气
c.生成的水蒸气降低了可燃物周围氧气浓度
d.反应因吸热降低了环境温度,使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
(6)上述流程图中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b(填写字母标号)
a.复分解反应    b.置换反应    c.化合反应    d.分解反应
(7)已知T℃时四种化合物在水中和液氨中的溶解度如下表:
AgNO3Ba(NO32AgClBaCl2
H2O(1)170g92.0g1.50×10-4g33.3g
NH3(1)86.0g97.2g0.80g0.00g
上述四种物质能在液氨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NO32+2AgCl═2AgNO3+BaCl2↓.
(8)回收的CO2在紫外线照射和催化剂作用下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CH4和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H2O$\frac{\underline{\;紫外线\;}}{催化剂}$CH4+2O2,紫外线照射时,在不同催化剂(①、②、③)的作用下,CH4产量随光照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在第10小时时CH4产量最高是②(填写“①”、“②”、或“③”).
(9)尿素[CO(NH22]对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控制条件可以使CO2和物质M发生反应:CO2+2M═CO(NH22+H2O,物质M的化学式为NH3;若CO2转化率为90%,则生产1吨尿素所需CO2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生石灰是一种传统的建筑材料,俗称“石灰”,工业上通过在石灰窑中煅烧石灰石制得“石灰”,其反应原理是:
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C+CO2↑,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刚出窑的“石灰”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刚出窑的“石灰”有些成分
【猜想】
Ⅰ.只有氯化钙
Ⅱ.只有碳酸钙
Ⅲ.既有氧化钙也有碳酸钙
【实验探究】
(1)甲同学从样品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无.甲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猜想Ⅱ成立,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Ⅱ成立,其理由是沉淀也可能是未溶解的氢氧化钙
(2)乙同学从样品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继续想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发现气泡产生,乙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只有氧化钙,即猜想1成立,丙同学认为乙的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Ⅰ成立,理由是滴加的稀盐酸不足量
(3)丙同学认为理由感觉温度变化的方法判断是否有氧化钙不可靠,他用水、酚酞试液和吸烟谁证明了猜想Ⅲ成立,请完成他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过滤
取滤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猜想Ⅲ成立
 ②
取滤液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思考】使用“石灰”的建筑工地上长有一个大的石灰池,使用“石灰”时,先将生石灰倒入池内水中,一段时间后,再使用其中的石灰浆使用,长期实验的石灰池内就会逐渐增厚,其主要原因是氢氧化钙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形成难溶的碳酸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各组物质能相互反应且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
A.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B.硝酸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
C.碳酸镁和稀盐酸D.钢丝和硫酸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钙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下列图象错误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