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某补钙剂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现将有20片该药剂制成的粉末与40g盐酸混合(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恰好完全反应后称得剩余物的质量为55.6g.
(1)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2)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

分析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烧杯内质量的减少的质量即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据此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进而计算出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1)100片的质量为100g,则1片的质量为1g.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片×1g/片+40g-55.6g=4.4g.
(2)设反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73                      44
            x                       4.4g
$\frac{73}{44}=\frac{x}{4.4g}$       x=7.3g
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frac{7.3g}{40g}$×100%≈18.3%.
答:(1)4.4g;(2)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8.3%.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4.甲、乙、丙、丁4种无色溶液,分别是酚酞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6种溶液中的一种.已知:甲、乙混合无明显现象,溶液X、Y中只含同一种金属元素,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产生无色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丁一定是Ca(OH)2溶液.
(2)①若溶液X为红色,则甲、乙分别是稀盐酸和酚酞溶液.
②若溶液X为无色,向溶液Y中加入一定量的甲,能得到乙.则乙是氯化钠溶液,溶液X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2O1O年上海世博会处处体现“低碳”理念,“低碳“是指在生产和生活中不排放或少排放二氧化碳气体.
(1)世博园区内使用电动车,有效减少了CO2、SO2、CO的排放,这些物质中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是CO2,能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中毒的是CO,会造成酸雨的是SO2
(2)世博园区内用“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获得直饮水.其中活性炭起吸附色素和异味的作用;超滤膜可以让水分子通过而将其它大分子污染物截留,这个分离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世博会上所使用的饭盒、胸卡、证件等都用可完全降解的“玉米塑料“制成,制作的第一步是将玉米发酵制得乳酸(C3H6O3).乳酸由三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有三瓶气体,分别是氧气、空气、二氧化碳,区别它们最简单的方法是(  )
A.分别测定气体的密度B.分别闻气体的气味
C.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D.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Ⅰ、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2HCl═CaCl2+2H2O.
Ⅱ、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猜想三:可能是CaCl2和HCl.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实验现象:酚酞试液不变色,结论:猜想一不正确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实验现象:先产生气泡,后产生沉淀,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
【反思与拓展】
(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l,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ac(填序号)
a.pH试纸      b.铜      c.紫色石蕊溶液       d.硝酸银溶液
(3)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要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甲的溶解度是60g;溶解度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乙.
(2)t2℃时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是甲>乙(填“>”、“=”或“<”).
(3)图中P点表示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符合实验目的是(  )
A.
将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喷洒水后放入CO2中,是为了证明CO2显酸性
B.
实验时先通一会CO,是为了提高铁的纯度
C.
将受力物(塑料板)转一个角度,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二力大小是否相等
D.
稍稍用力向上拉弹簧测力计,测力计示数变大,证明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3.A~J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已知:常温下D、E、F、H均为无色气体,E能供给呼吸,A、B为黑色固体,C是红色金属单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CuO,IFeSO4
(2)反应①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置换反应.
(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4)反应⑤的实验现象是溶液变为浅绿色,生成气泡.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填字母).
a.可通过防腐、寻找代用品等方法对金属资源进行保护
b.农业上提倡使用化肥和农药,以达到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目的
c.使用乙醇汽油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物质肯定为纯净物的是(  )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B.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C.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D.由一种阳离子和另一种的阴离子构成的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