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四位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探究中和反应,请你参与以下探究:
(1)甲组同学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定溶液pH值的变化过程图象(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甲同学将稀盐酸溶液加入到另一溶液中.若原溶液中滴有酚酞试液,B点对应的实验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2)乙同学取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用酸度计测得该溶液的pH同时插入一支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如图2所示).根据温度随pH变化的图象(图3所示),判断该反应属于放热(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B点比A点温度低的原因是A点时恰好完全反应,放热最多,完全反应后溶液散热,温度降低.
(3)丙组同学用另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时,发现有少量的气泡冒出,请写出产生气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若另取该溶液,滴加酚酞试液变红,不能(选填“能”或“不能”)说明该氢氧化钠溶液为部分变质.
(4)丁组同学对本地化工厂废水池中的氯化氢含量进行了测定(图4).取废水100g,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通过计算知道废水中氯化氢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5%.

分析 (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
(3)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4)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解答 解:(1)由图可知溶液的pH由大于7逐渐减小,说明甲同学将稀盐酸溶液加入到另一溶液中;
若原溶液中滴有酚酞试液,B点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对应的实验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故填: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2)根据温度随pH变化的图象,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B点比A点温度低的原因是:A点时恰好完全反应,放热最多,完全反应后溶液散热,温度降低.
故填:放热;A点时恰好完全反应,放热最多,完全反应后溶液散热,温度降低.
(3)丙组同学用另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时,发现有少量的气泡冒出,是因为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产生气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若另取该溶液,滴加酚酞试液变红,不能说明该氢氧化钠溶液为部分变质,这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够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故填:Na2CO3+2HCl═2NaCl+H2O+CO2↑;不能.
(4)设废水中氯化氢质量为x,
氢氧化钠质量为:20g×20%=4g,
NaOH+HCl═NaCl+H2O,
40      36.5
4g        x
$\frac{40}{4g}$=$\frac{36.5}{x}$,
x=3.65g,
废水中氯化氢的溶质质量分数为:$\frac{3.65g}{100g}$×100%=3.65%,
答:废水中氯化氢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5%.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课题式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其基本学习模式为:提出问题→确定研究方案→解决问题→总结和评价.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中,设计了证明CO具有还原性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根据其研究过程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小余同学认为此装置有待优化,如尾气可先储存在瓶内,然后再处理.如图乙是他设计的贮气瓶,尾气应从a(填“a”或“b”)口通入.
(2)小徐质疑:CO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进行设计:在CO通入CuO之前先通过澄清石灰水(即在盛CuO的硬质玻璃管的左端再接入一个盛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来确定CO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判断小徐的设计是否有必要,并说明理由.没有必要,因为在反应开始前,要先通一会儿CO排净空气,完全可以通过A中石灰水观察CO能否使石灰水变浑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8.小芳同学想测定Cu-Zn合金和Cu-Ag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实验室只提供一瓶未标明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必要的仪器.
(1)你认为能测出铜的质量分数的是Cu-Zn合金.
(2)小芳同学取该合金的粉末32.5克,与足量的该盐酸充分反应,经测定,产生了0.4克气体.请计算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3)若想测出该盐酸的质量分数,你认为实验时必须提供和测出哪些数据?①③(填序号).
①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②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体积和密度;③产生气体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因此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中和反应一定有盐生成,则有盐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因此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2.3g铁和M的混合物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0.2g氢气,则M可能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长颈漏斗;②集气瓶.
(2)以上装置图中共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把改正的结果填在下列横线上:①A中试管口向上倾斜了,试管口应该略微向下倾斜;②E中导管太短了,导管应该伸到集气瓶的底部.
上述装置改进后,请继续回答下列问题:
(3)小李用氯酸钾和另一种固体制取纯净的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和F(填字母)进行组装,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小红在实验室中选用C装置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在他们的实验中都用到了一种相同的固体药品是MnO2(填化学式),在两个反应中它起催化作用.请你写出小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装置B、C都可以用来制取CO2.比较这两个装置的不同,指出B装置的一个突出的优点随开随用,随关随停(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5)有一名同学欲用G装置收集H2,则H2应从导管口b通入.(填“a”或“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水,瓶中X为固体,当把滴管内的液体Y滴入瓶中,烧杯内导管口一定没有气泡冒出的是  (  )           
ABCD
XNa2CO3NH4NO3NaOHZn
YHClH2OH2OH2SO4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门捷列夫发现的元素周期表,对我们认识物质世界作用巨大.
如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请观察与分析表内信息后填空.
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

请认真分析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的非金属元素名称是硅,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4.
(2)所表示的粒子符号为S,它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
(3)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A  (填序号):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实验小组同学欲利用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探究中和反应中的热量变化.请你参与探究实验.
(1)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在装有20mL10%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不断滴加质量分数为90%的浓硫酸,边滴边搅拌,并用温度计测量实验过程中烧杯内液体温度的变化情况,请你分析该实验方案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两点改进措施不足之处:利用了浓硫酸;改进方法:把浓硫酸改为稀硫酸、不足之处:边滴边搅拌;改进方法:一次性加入不搅拌.
(2)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H2SO4═Na2SO4+2H2O.
(3)如图为该反应中温度与滴加的硫酸质量变化关系的理论值和测量值的曲线比较情况.
①图示说明实验中测得的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比理论值低(填“高”或“低”).
②请指出造成理论值和测量值差异的一点原因没有采取隔热处理.
③图中温度达到最高值后降低的原因是完全反应后不再放热,继续加入稀硫酸时会降温,同时溶液散热.
(4)实验小组欲进一步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反应放热快慢的因素,你认为有哪些呢?请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
猜想:与浓度有关
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在两支装有20mL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小烧杯中分别同时滴加质量分数为5%、10%的稀硫酸各20mL,用温度计测量实验过程中烧杯内液体温度的变化情况;
实验现象:滴加10%的稀硫酸的烧杯内液体温度升高的快;
实验结论:反应物浓度越大,放热越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