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灭火的原理主要有三种:①清除可燃物②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③隔绝空气.下列灭火措施主要利用了哪一种灭火原理?
(1)厨房油锅着火后用锅盖盖上.
(2)扑灭森林大火时设置隔离带.
(3)釜底抽薪.
(4)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
(5)将沙土铺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按顺序填序号)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灭火原理是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就会使燃烧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具体的方法有:(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根据不同的灭火方法结合生活中的灭火现象举例.
解答:解:(1)厨房油锅着火后用锅盖盖上,属于隔绝空气灭火.
(2)扑灭森林大火时设置隔离带,属于清除可燃物灭火.
(3)釜底抽薪,属于清除可燃物灭火.
(4)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属于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灭火.
(5)将沙土铺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属于隔绝空气灭火.
故答案为:③;①;①;②;③.
点评:根据灭火的原来的选择恰当的灭火措施是我们生活的一种重要技能.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都是30g
B、4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C、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甲大
D、40℃时,在100g水中加入40g 甲,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为了测定某碳酸钠样品中杂质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李明同学进行了三次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实验数据如表:
编 号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所取固体样品的质量/g 7 5 5
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g 50 50 75
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g 4 4 4
完成下列计算:
(1)加入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2)碳酸钠样品中杂质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角鲨烯(C30H50)有抗癌作用.试计算:
(1)角鲨烯(C30H50)的相对分子质量
 

(2)角鲨烯(C30H50)中C元素与H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C:H=
 

(3)角鲨烯(C30H50)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到0.1%)
(4)41克角鲨烯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硫在空气中燃烧
 

(2)铁在氧气中燃烧
 

(3)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现有A、B、C、D四种物质它们分别是稀硫酸、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钡溶液、氧化铁,用相邻的六边形有共同的边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两个六边形表示C、D两种物质,将C、D两个六边形画到图中A、B周围适当的位置,并在六边形中写出物质或物质溶质的化学式
 

(2)写出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3)足量的A与D反应的现象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波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
(1)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利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下列能正确反映他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
 
(选填序号).

(2)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选填序号)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食品包装中充氮气的目的
 
;  
(2)如图2,有机玻璃制品,它属于合成材料中的
 
;      
(3)如图3,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的原因是
 
;   
(4)如图4,能产生酸雨的有害气体有
 
 
(填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从微观角度分析:
①水是由
 
(填“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②往水中加入蔗糖,蔗糖消失的原因是
 

(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如图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图2中A、B、C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D是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A、B、C粒子共表示
 
种元素.
②D中银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一个银原子质量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
1
12
 
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