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兴趣小组同学做如下图所示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溶液变红色。由实验Ⅰ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Ⅱ:(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溶液慢慢变红色;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Ⅲ(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蒸馏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浓氨水能使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变红色 A烧杯中的浓氨水分子慢慢扩散(或挥发)到B烧杯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浓氨水能使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变红色 不必要 实验Ⅰ中已证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解析】(1)根据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进行解答,水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2)通过实验过程及其实验现象可知,氨气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溶解在水中时能生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3)根据甲实验已经证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故没有必要再做实验III。(1)水显中性,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2)烧杯B中的现象是溶液慢慢变红色。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烧杯中的浓氨水分子慢慢扩散(或挥发)到B烧杯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浓氨水能使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变红色;(3)因为在第一个实验中已经可以证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故没有必要再做实验III。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如图所示(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①是放热反应
B. 反应③的类型为置换反应
C. 反应⑦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D. ⑤⑥的反应可用酚酞溶液验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约在南北朝时就开始冶炼黄铜。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Cu-Zn),它可用来制造电器零件及日用品。为了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不考虑黄铜中的其他杂质),现将15mL稀盐酸分三次加入到5g黄铜样品粉末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定生成氢气的质量,实验数据见下表:
试求:
(1)m的值。
(2)实验过程中第多少次稀盐酸过量。
(3)此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做了一个名为“覆水可收”的兴趣实验。他将蜡烛粘在盘子的底部,向盘子中加入适量水,点燃蜡烛后,将玻璃杯倒扣在盘子中(如下图所示)。玻璃杯倒扣在盘子中后,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
B. 一段时间后,玻璃杯内水面上升
C. 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压强不再变化
D. 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只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钋广泛用于抗静电刷。钋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属于金属元素 B. 质子数为84
C. 核外电子数为84 D. 相对原子质量为209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高温条件下,甲、乙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丙和丁.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物质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
C.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1:1
D.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是1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1世纪是钦的世纪。如下图是利用钦白粉(TiO2)生产海绵钦(Ti)的一种工艺流程:
(1)反应I在800~900℃的条件下进行,除TiCl4外,还生成一种可燃性无色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回答下列问题:
①下图为镁元素的某种粒子结构示意图,该图表示(填字母)____________。
A.分子 B.原子 C.阳离子 D.阴离子
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镁是一种(填“活泼”或“不活泼”)__________金属。除了能与氧气反应,还可以与氮气、二氧化碳等反应。
②已知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氮化镁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3)反应Ⅱ可获得海绵钦,化学方程式表示为。该反应在下列哪种环境中进行_________(填字母)。
A.稀有气体中 B.空气中 C.氮气中 D. CO2气体中
(4)该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图中的现象可知,a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b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
(2)检验试管b中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前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_________。
(4)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方案及现象与结论一致的是
项目 | A | B | C | D |
方案 |
| |||
现象 | 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 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无色液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振荡后,塑料瓶变瘪 | 水中的铁钉生锈,植物油中的铁钉没生锈 |
结论 |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 气体中一定有碳、氢元素、氧元素 |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和水发生反应 | 铁生锈只需要与氧气接触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