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实验室进行探究实验.他们准备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1)写出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
(2)请指出图中所用仪器的名称:
a b c d
(3)他们所用的装置图中有一 些错误,请你为他们指出来:
①. ②. ③. ④.
(4)收集满氧气后,应用玻璃片盖住集 气瓶口,并 (填“正放”或“倒放”)在桌上.
(5)他们用这种方法收集了两瓶气体.在先收集的一瓶插入带火星的木条,只看到火星亮了一些,插入后收集的一瓶木条则能复燃.导致这个现象的可能的原因是(写出操作上的原因): .
(6)反应开始前,应首先 .
(7)图中收集气体的方法叫 ,这是利用氧气 的性质;此外,还可根据氧气 的性质,采用 收集.
(8)实验完毕后,应先 ,再 .以防止 .
【答案】(1)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酒精灯;试管;铁架台;水槽;(3)未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酒精灯内酒精过多;试管口没有稍微向下倾斜;试管口未放一团棉花;(4)正放;(5)没有等气泡连续均匀排出时就收集;(6)检查装置的气密性;(7)排水法;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8)将导管从水槽中撤出;熄灭酒精灯;水倒流进试管炸裂试管.
【解析】(1)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表达式是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分析可知这些仪器分别是:a酒精灯,b试管,c铁架台,d水槽;故答案为:酒精灯;试管;铁架台;水槽;
(3)在使用酒精灯加热时,首先检查灯内酒精的量,不超过酒精灯总容积的2/3,加热时要用外焰,观察图示可以看出,灯内酒精过多,未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部,防止冷凝水倒流入试管引起试管炸裂;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4)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应正放在桌上;故答案为:正放;
(5)排水法收集气体要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再收集,防止收集的气体混入空气,从而使收集的气体不纯,根据该同学操作所出现的现象可知是进行了该错误操作,造成第一瓶气体不纯;故答案为:没有等气泡连续均匀排出时就收集;
(6)制取气体的实验,为防止生成的气体外逸,反应开始前应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7)图中收集气体的方法叫排水法,这是利用氧气不易溶于水的性质;此外,还可根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8)实验完毕后,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撤出,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倒流进试管炸裂试管.故答案为:将导管从水槽中撤出;熄灭酒精灯;水倒流进试管炸裂试管.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填写下列空格:
(1)现有水、氮气、氧气、铁四中物质,其中:(填写化学式)
①可供给人类呼吸的是 .②可作溶剂,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的是 .
③可用于食品防腐的是 .④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 .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①水在通电作用下的反应:
②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图是a、b、c三种金属在相同条件下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的图象,试回答:
(1)a、b、c三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是 .
(2)已知b和c两金属的化合价相同,若b是铁,则c可能是
A.铝 B.锌 C.铜
(3)写出b(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科学小组为了测定石膏的组成(CaS04.xH20),即测x值,做了如下实验:将含结晶水的硫酸钙放在钳锅中加热,加热前和加热后都进行称量.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加热的时间不断延长.他们在实验中将数据整理如表.利用数据可绘制成如图的图象:
(1)用实验数据,推断生石膏的化学式 ;
(2)分析图象中产生AB段的原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张用足量的盐酸、石灰石反应,并尝试直接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一瓶CO2.你认为小张( )
A.不可能收集到一瓶CO2,因为CO2可溶于水
B.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
C.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
D.选择A、B两种装置,导管a接导管c可收集到一瓶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食用“地沟油”对人体有害
B.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C.为保障食品安全,杜绝使用任何食品添加剂
D.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应大量施用化肥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