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其流程简图和部分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

已知:①母液中有一种铵态氮肥
②NH3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远远大于CO2
③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NaCl饱和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的符号为Na+
(2)要向NaCl饱和溶液中先通入NH3(选填:“NH3”或“CO2”),其原因是使溶液呈碱性,促进CO2的吸收,更多地析出沉淀;
(3)反应Ⅰ的方程式为NaCl+H2O+NH3+CO2═NaHCO3↓+NH4Cl;
(4)流程中得到的母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HCO3、NH4Cl;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CO2
(5)从图中可以看出温度高于60℃,NaHCO3的溶解度曲线“消失”了,其原因可能温度高于60℃时碳酸氢钠开始分解.

分析 (1)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通过过滤可以把液体和固体分离;
NaCl饱和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钠离子;
(2)要向NaCl饱和溶液中先通入NH3,其原因是显碱性的溶液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
(3)反应Ⅰ中,氯化钠和水、氨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
(4)流程中得到的母液中一定含有碳酸氢钠和氯化铵,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5)从图中可以看出温度高于60℃,NaHCO3的溶解度曲线“消失”了,其原因可能碳酸氢钠在该温度下开始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 解:(1)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NaCl饱和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的符号为Na+
故填:过滤;Na+
(2)要向NaCl饱和溶液中先通入NH3,其原因是使溶液呈碱性,促进CO2的吸收,更多地析出沉淀.
故填:NH3;使溶液呈碱性,促进CO2的吸收,更多地析出沉淀.
(3)反应Ⅰ中,氯化钠和水、氨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H2O+NH3+CO2═NaHCO3↓+NH4Cl.
故填:NaCl+H2O+NH3+CO2═NaHCO3↓+NH4Cl.
(4)流程中得到的母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HCO3、NH4Cl,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CO2
故填:NaHCO3、NH4Cl;CO2
(5)从图中可以看出温度高于60℃,NaHCO3的溶解度曲线“消失”了,其原因可能温度高于60℃时碳酸氢钠开始分解.
故填:温度高于60℃时碳酸氢钠开始分解.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测知人尿中含氮量为0.93%,则人尿中含尿素[CO(NH22]的质量分数为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H等于8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B.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C.所有的酸与活泼金属反应一定能生成氢气
D.金属与酸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的溶液质量一定大于原来酸溶液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Al;②三个氖原子3Ne;
③两个二氧化氮分子2NO2;④四个硫酸根离子4SO42-
(2)在符号“$\stackrel{+5}{P}$2O5“中P正上方的“+5”表示在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显+5价,P右下角的数字“2”表示一个五氧化二磷分子中含有2个磷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1)我国著名化工专家侯德榜先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之一,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C(填序号).
A、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使溶液呈碱性,更易吸收酸性的CO2气体
B、反应后,NaHCO3首先结晶析出,过滤即可将其分离出来
C、NaHCO3结晶析出后,剩余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H4Cl
D、NaHCO3结晶析出后,剩余溶液还能继续溶解NaCl固体
(2)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我们可利用海水为原料制取大量的重要化工产品,例如:海水中存在大量的氯化钠,电解纯净的氯化钠溶液可以制得氢气、氯气和物质A,其反应原理为2NaCl+2H2O$\frac{\underline{\;通电\;}}{\;}$2A+Cl2↑+H2↑,试推断A的化学式为NaOH.
(3)t1℃时,将a、b两种固体各18g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实验现象如甲图所示,升温到t2℃时,实验现象如乙图所示,a、b两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丙图所示.

请根据如图实验现象及溶解度曲线填空:
①从t1℃到t2℃的变化过程中,一直处于饱和状态的是b(填“a”或“b”)溶液.
②丙图中,曲线M表示的是a(填“a”或“b”)的溶解度曲线.
③若a中混有少量b,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植物油B.食盐C.蔗糖D.高锰酸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现代工业常以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氨气为原料制备纯碱,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1)20oC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则20oC 的饱和食盐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6.5%.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反应 II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3)母液经分离后可得到一种化肥,该化肥属于氮肥(填“氮肥”、“磷肥”或“钾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按要求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或化学式
(1)汽水中含有的一种酸H2CO3        
(2)三个氯原子3Cl
(3)四个钠离子4Na+                 
(4)两个氧分子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用如图所示装置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1)打开止水夹,向Ⅰ中液体加入一种黑色固体、Ⅱ中液体加入白磷.
Ⅰ和Ⅱ中均有气泡出现,且Ⅱ中白磷燃烧.
①写出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②Ⅱ中白磷燃烧的原因是白磷与氧气接触.
(2)打开止水夹,向Ⅰ中稀硫酸加入少量碳酸钠固体.Ⅰ和Ⅱ中均有气泡出现,但Ⅱ中盛有的氢氧化钠溶液无其它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发现Ⅱ中液面上升,并产生气泡.
①关闭止水夹前,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②上述实验能否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理由是能,因为关闭止水夹后,Ⅰ中含有硫酸的液体进入Ⅱ中,产生气泡,是由于硫酸与碳酸盐发生
了反应,证明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了新物质碳酸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