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归类错误的是( )
选项 | 归类 | 内容 |
A | 可燃物质 | 氢气、酒精、天然气 |
B | 含碳物质 | 葡萄糖、蔗糖、面粉 |
C | 缓慢氧化 | 铁生锈、光合作用、食物腐烂 |
D | 化学工艺 | 火药发明、铁的冶炼、烧制陶器 |
A.A B.B C.C D.D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某实验小组欲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称取1.6g胆矾(CuSO4·5H2O)晶体,研细后加入10mL蒸馏水溶解。
②将足量的NaOH溶液与上述溶液充分反应生成蓝色沉淀,过滤后洗涤沉淀。
③将所得沉淀转移到坩埚中,均匀缓慢加热至完全变黑色,研细备用。
④按上表中的质量混合好固体后,在相同条件下加热试管并与(MnO2)的催化效果做比较,实验时间均以生成50mL气体为准(见图甲),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甲乙的因素均忽略。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 氯酸钾(KClO3)质量/g | 其他物质质量/g | 待测数据 |
1 | 2 | / | |
2 | 2 | 氧化铜(CuO)0.5 | |
3 | 2 | 二氧化锰(MnO2)0.5 |
(1)上述实验步骤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2)表格中“待测数据”是指________。
(3)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气体体积,在读取反应前后量气管中液面的读数的过程中,应注意_________
a 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b 读数前不能移动量气管和水准管
c 保持水准管静止,待水准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立刻读数
d 读数前应上下移动水准管,待两管液面相平再读数
(4)若50mL量气管中液面的位置如图乙所示,A与B刻度间相差lmL,刻度A为20,则此时气体的读数为___________。
(5)如果要进一步探究(CuO)在反应中是否起到催化作用,请完成后续实验。(提示:可从催化剂的概念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 |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
实验表明,加入氧化铜(CuO)后产生氧气(O2)的速率比未加入时快得多 | 氧化铜(CuO)能加快氯酸钾(KClO3)的分解 |
①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鞍山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若将点燃的镁带伸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镁带将继续燃烧,反应表达式为:Mg+CO2MgO+C,关于CO2在该反应中说法正确的是( )
A.CO2不可燃也不助燃 B.CO2可支持某些可燃物的燃烧
C.CO2可用于任何情况下的火灾 D.反应后的固态残留物一定是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发生的变化与空气成分无关的是( )
A.钢铁在空气中生锈
B.食物放置时间长了会变质
C.碳酸氢铵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减少
D.澄清石灰水放在空气中时间过长表面会有一层白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水是生命之源,是“永远值得探究的物质”,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研究。
(1) 1766 年,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用锌和稀硫酸制得“可燃空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将“可燃空气”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了水,因受当时错误观念的束缚,他没有揭示出水不是一种元素。
(2) 1785 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做了一个相反的实验: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铁制枪管将水转化为氢气,同时生成四氧化三铁,实验如图1所示。他得出结论: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氢和氧的化合物,并且正式命名了“氢”元素。
①拉瓦锡实验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若生成1g氢气,则理论上铁制枪管应增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 实验发现枪管实际增重比理论数值大,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1中,多功能瓶里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800 年,英国科学家尼科尔森通过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后人不断研究和改进该实验。现有某同学在水电解器中加入极稀的硫酸钠溶液,至充满管A和管B ( 硫酸钠不参与反应)。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现象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硫酸钠在水中形成自由移动的Na+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离子符号”表示),可增强水的导电性。
②电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M”或“N”)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③写出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超过临界温度(374.2°C)和临界压强(22.1MPa )时的水被称为超临界水。现代研究表明:超临界水能够与氧气以任意比例互溶,由此发展了超临界水氧化技术。550°C时,测得乙醇(C2H5OH) 的超临界水氧化结果如图3所示。
注:
图3中CO的分布分数先增后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化学实验是我们应用化学知识、拓展化学思维和培养化学素养的重要途经。认真分析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或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甲烷的组成 B.
实验室制取氧气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验证生石灰遇水放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苏州星湾学校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验证微粒的性质,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方案一]如图1.
(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
(2)但另一同学认为该同学的方案不严谨,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2,在另一个烧杯放相同体积的酚酞溶液,放置在空气中,他的目的是_____。
[实验方案二]
如图3制作两个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无色透明塑料瓶,瓶内用细线固定有用滤纸折叠成的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小纸花,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分别用注射器向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将两个塑料瓶如图4和图5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40°C的热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实验结论]根据以上两个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陕西省咸阳市彩虹学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甲、乙是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都是第2周期元素
B.甲、乙都是离子
C.甲、乙属于不同种元素
D.甲、乙的结构都相对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