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海带因富含碘元素而成为补碘的常用食物之一。小李想设计实验验证海带中含有碘元素。他查阅了相关资料,得到以下信息:
①碘化钠(NaI)与氯化钠性质相似,两者的溶液都是盐溶液,碘化银为黄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②工业上将适量氯气通入无色碘化钠溶液就能置换出单质碘,溶液变为棕黄色。
③少量碘(I2)溶于水的溶液,能使淀粉溶液变蓝,碘的化合物不能使淀粉溶液变蓝。
④灼烧海带后残留的灰烬中含有可溶性碘化钠、氯化钠等化合物。
小李的实验步骤如下:
将海带灰用蒸馏水充分浸泡后过滤,得滤液;然后用以下3种方法,去检验海带灰中是否含有碘元素。
方法一:取滤液,通入适量氯气后与淀粉糊混合,观察是否变蓝。
方法二:取滤液,通入适量的氯气,观察溶液有无颜色变化。
方法三:取滤液,和淀粉糊混合,观察是否变蓝。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氯气和碘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3种方法中,方法____是一定不可行的,说出不可行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滤液,滴入硝酸银溶液,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证明滤液中含碘离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请计算:
(1)维生素C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2)176 g维生素C中含C元素的质量为_____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一瓶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硫酸钠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请根据以上信息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1)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_g。
(2)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
(3)滤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的学科特征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请从微观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从Na、Mg原子结构示意图推知,金属Na、Mg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NaOH溶液和Ca(OH)2溶液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由此可见,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2)
图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
图2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成水分子。
由此可见:得到同一物质,运用的化学反应原理可能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下面我们就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收集问题做如下讨论。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它可溶于水也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通常采用排空气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真的就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吗?
资料一:文献表明1体积水要完全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至少需要约7天左右的时间。如果是1天时间,则1体积水大约只能溶解1/3体积左右的二氧化碳。
资料二:对任何气体的收集,凡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最好用排水法收集,这样既可以观察集气的快慢,又可以提高被集气体的纯度。
资料三:二氧化碳不溶于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1)你认为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是否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_______,你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使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达到最优化,你是否还有更好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
B.过滤时,将玻璃棒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C.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蒸发时将蒸发皿中溶液直接蒸干
D.制取氧气停止加热时,应先把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化学用语填空:
(1)①2个氧分子______;②3个氢离子______;
(2)①2个铵根离子______;②硫酸根离子______;
(3)写出氯化铁的化学式并标出该化合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将石块研磨成粉状,说明分子变小了
B.水降温会结冰,是因为结冰时水分子静止不动
C.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