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下列符号中不具有宏观意义,只具有微观意义的是(  )
A.HB.O2C.2H2OD.NaCl

分析 根据在化学符号前面添加数字,此时的化学符号只有微观含义,不能再表示其宏观含义,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A、H宏观上表示氢元素,微观上表示1个氢原子等,既具有微观意义,又具有宏观意义,故选项错误.
B、O2宏观上表示氧气,微观上表示1个氧分子等,既具有微观意义,又具有宏观意义,故选项错误.
C、2H2O微观上表示2个水分子,不具有宏观意义,只具有微观意义,故选项正确.
D、NaCl宏观上表示氯化钠,微观上表示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等,既具有微观意义,又具有宏观意义,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化学式、元素符号等都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即可表示宏观意义,又可表示微观意义,而在符号的前面加相应的数字(不是1)只表示微观意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为研究CO2与NaOH固体的反应,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
步骤1:A中盛有稀盐酸、B中Na2CO3固体,C中NaOH固体打开K1,关闭K2,将A中溶液滴入B中,气球变大,打开K2,关闭K1,一段时间后气球没有明显变瘪.
步骤2:依据以上实验现象,改进后重新添加药品,进行实验.
步骤3:打开K2,关闭K1,将A中液体滴入B中,用燃着的木条放在K2上,发现木条熄灭,问上述操作的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并验证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然后进行后续实验,说明CO2与NaOH固体发生了反应,后续实验的操作与现象为打开K1,关闭K2,气球变大后,打开K2,关闭K1,一段时间后气球变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2014年5月5日夏季就到来了,夏季蚊虫比较多,被蚊虫叮咬后,人们往往出现皮肤肿痛.这是因为蚊虫在皮肤内分泌出的酸性物质〔主要成分是甲酸(CH2O2)〕对人的皮肤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下面关于甲酸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B.甲酸中有一个碳原子、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
C.甲酸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2:2
D.甲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3.如图1是配置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图1表示的图③进行的操作是溶解;图③中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
(2)称量NaCl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标尺示数如图2,则称取的NaCl质量为13.2g.
(3)在用托盘天平称取NaCl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已偏向分度盘左侧,他接下来的操作是要在左盘上减少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
(4)根据计算需要量取水的体积是118.8mL(水的密度为1g/mL).量取读数时,如图2视线角度正确的是D(选填字母标号)
(5)若该同学称量NaCl质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有一个砝码缺损了一个小角,若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1)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足量的锌粒加入到浓硫酸中,发现有大量的气泡放出,他们对气体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锌粒加入浓硫酸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浓硫酸能与锌反应,但不产生氢气,也不会产生氧气;
②SO2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能使品红(一种红色色素)溶液褪色.
【提出猜想】甲:气体是H2;乙:气体是SO2;丙:气体是SO2和H2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的装置(部分夹持器材略去,假设每个能发生的反应都完全进行)进行探究:

①实验开始后,观察到A中品红溶液褪色,证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硫.
②B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
③C装置在点燃酒精灯加热之前应先通一段时间的气体,目的是防止发生爆炸;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管内壁出现水珠,证明气体中含有H2
【讨论】
④锌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水和二氧化硫,为什么在反应过程中又产生了氢气呢?用文字简述原因:随着反应进行,硫酸浓度减小,当硫酸浓度减小到一定程度时变成稀硫酸,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⑤锌与浓硫酸和稀硫酸反应都可以产生硫酸锌,如果需要制取硫酸锌,用锌与稀硫酸反应的优点是不产生二氧化硫(任填一种合理的答案).
(2)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在生活中用途广泛,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探究.
【探究实验1】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
用试管取适量碳酸氢钠溶液,滴加酚酞试液,振荡,溶液变浅红色,结论: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
【探究实验2】能与酸反应
取适量碳酸氢钠加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再把燃着的木条迅速伸入试管,木条熄灭,碳酸氢钠和盐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NaHCO3+HCl═NaCl+H2O+CO2↑.
【探究实验3】能与碱反应
查阅资料:NaHCO3+NaOH═Na2CO3+H2O;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用试管取适量碳酸氢钠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提示:可以选择CaCl2溶液做试剂,通过证明有Na2CO3生成,从而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如图,两位同学分别进行了甲、乙两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比较甲、乙两个实验的目的性区别是实验甲通过检验反应物证明反应发生,而实验乙通过检验产物证明反应发生.
有同学提出两个实验都不足以证明有Na2CO3生成,其理由是氯化钙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在溶液中也产生沉淀;
要证明有Na2CO3生成,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取少量反应后滤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产生无色气体证明有Na2CO3生成,反之则没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樟脑丸放在衣橱中逐渐消失B.木材做成课桌
C.食物腐败D.石蜡熔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市售塑料袋有的是用聚乙烯[(CH2CH2n]制成,有的是用聚氯乙烯[(CH2CHCl)n]制成,查阅资料得:(CH2CHCl)n+$\frac{5n}{2}$O2$\frac{\underline{\;点燃\;}}{\;}$2nCO2+nH2O+nHCl(其中n是非常大的偶数),且知HCl气体极易溶于水,有刺鼻的气味,其水溶液即是盐酸;二氧化碳与硝酸银溶液不会反应.
(1)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塑料燃烧的产物.若A瓶燃烧的是聚氯乙烯塑料,则在B瓶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紫色石蕊试纸变红,C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gNO3+HCl=AgCl↓+HNO3
(2)该同学在组装实验装置时,错将C和D装置调换了,实验时发现澄清石灰水并没变浑浊,他认为塑料燃烧产物没有CO2.试判断他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说法不正确;将C和D装置调换了,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所以二氧化碳就不能与石灰水反应了,所以不变浑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
条件下能迅速分解成氧气和水(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节活塞控制液体滴加速度).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2)要收集一瓶氧气可选择图中的装置BD(填字母).
(3)实验时用此法代替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优点是B.
A、生成物中只有氧气      B、不需加热      C、需加热
(4)装置A中反应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A.
A、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B、用体积小的锥形瓶    C、加热反应物
(5)若要对二氧化锰进行回收、利用,可采用过滤、洗涤、干燥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今年4月11日兰州发生自来水苯超标事件,再次敲响饮水安全的警钟.水是生命之源,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物质.
(1)我们在初中科学学习中曾经用如图1装置探究水的组成,该实验说明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2)水是很好的溶剂.图2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某温度下,向分别盛有等质量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试管中,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图2所示的现象,则该实验的温度<(选填“>”、“<”或“=”)t℃.
(3)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如图表示:

则图乙所示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