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写出下列元素(物质)的符号:
碳C
镁Mg
硫S
铁Fe
氧气O2
二氧化锰MnO2
五氧化二磷P2O5
二氧化碳CO2 
四氧化三铁Fe3O4

分析 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 解:碳、镁、硫、铁的元素符号分别为C、Mg、S、Fe;氧气是由双原子分子构成的单质,其化学式为O2;根据氧化物的命名方法以及化学式的写法可知,二氧化锰的化学式为MnO2、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四氧化三铁的化学式为Fe3O4
故答案为:C;Mg;S;Fe;O2;MnO2;P2O5;CO2;Fe3O4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物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一大二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请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1)A、B、C、D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AB;
(2)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C;
(3)D原子中X=8;
(4)从E图中你获得的信息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原子序数为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低碳”是全世界的主题,以下流程是通过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实现“低碳”,从而更好地通过化学反应为人类造福
根据上述流程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2)除去机动车尾气中一氧化碳,下列方法中不正确的是bc.
a.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b.把混合气体点燃c.把混合气体倾倒到另一个容器中
(3)甲醇(CH3OH)燃烧除了生成二氧化碳外,还生成一种常温下为液态的化合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H3OH+3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4H2O,如何证明燃烧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你设计的实验方法是Ca(OH)2+CO2═CaCO3↓+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数据为常见水果的近似pH,其中呈碱性的是(  )
A.
柿子pH≈8.5
B.
菠萝pH≈5.1
C.
pH≈4.1
D.

pH≈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物质中存在氢分子的是(  )
A.B.硫酸C.液态氢D.过氧化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现象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100克水受热后变成100克水蒸气
B.高锰酸钾受热完全分解后,残留固体质量变少了
C.蜡烛受热熔化,冷却后质量不变
D.干冰升华,固体质量减少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1)如图,A、B、C三个实验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B,理由是生成的气体逸出或没有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2)图A中锥形瓶底部铺有一层细沙,其作用是防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溅落炸裂锥形瓶,白磷燃烧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白烟,燃烧后测量,若发现天平指针偏右,则造成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
(3)C中烧杯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SO4+Fe═FeSO4+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要使不饱和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不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的方法是(  )
A.加热蒸发溶剂后,再降至原温度B.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
C.降温至溶液刚好达到饱和D.降温后使其析出部分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1)现有下列试剂: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铜片、铝片.某校九年级1班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银、铝、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把铝片打磨后,放入装有a:硫酸铜溶液烧杯中,观察铝片表面覆盖一层b:红色的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e:铝、铜、银
把铜片打磨后,放入装有c:硝酸银溶液烧杯中,观察铜片表面覆盖一层d:银白色的银
(2)①化学知识跟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问题:
新鲜鸡蛋呼吸时会放出二氧化碳,可把鸡蛋放在石灰水中保鲜.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②用稀硫酸清洗铁制品表面的铁锈(主要成分Fe2O3).化学方程式:Fe2O3+3H2SO4=Fe2(SO43+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