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所示的四个图象,与对应实验相符的(  )
A、
20℃时,向一杯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
B、
将一瓶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C、
向装有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滴加Ba(OH)2溶液至过量
D、
向pH=1的盐酸中不断加入水
考点:电解水实验,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碱溶液的稀释
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A、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来进行解答;
B、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解答该题;
C、根据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进行解答;
D、向盐酸中加入水,依然是酸的溶液,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硝酸钾溶液已饱和,所以再加入硝酸钾固体,硝酸钾不会溶解,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会改变,故A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敞口放置则会吸收空气的水蒸气,而使溶剂的质量增加,从而使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少,而不是增大,故B错误;
C、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所以随着氢氧化钡溶液的不断滴加,溶质硫酸的质量逐渐减小,当恰好反应时溶质的质量为0,继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溶液不反应,所以溶质质量不断增加,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减小,然后逐渐增大,故C正确;
D、向盐酸中加入水,依然是酸的溶液,随着水的质量的增加溶液的pH值只能无限的接近于7,而不能大于,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和化学方程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发生装置的相互联系;一定要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催化作用;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等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及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B、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C、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同
D、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类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丰富的是(  )
A、
       西红柿
B、
        刀鱼
C、
       米饭
D、
      大豆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不能发生置换反应的是(  )
A、汞和硝酸银溶液
B、锌和稀硫酸
C、铜和硫酸亚铁
D、木炭粉和氧化铜共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许多化学物质是一柄“双刃剑”,有对人类或环境有益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下列对物质利弊的评价不妥的是(  )
A、工业上可以利用CO的还原性来炼铁
B、CO有剧毒,所以在生活、生产中应禁止使用CO
C、CO2的过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
D、温室中增加CO2的含量可以提高作物的收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一滴水中约有1023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具有
 
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兴趣小组根据图1所示进行模拟炼铁的实验,并对产物成分及含量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无色气体A有哪些成分?黑色固体B可能是什么?
【查阅资料】(1)常温下,一氧化碳能与氯化钯(PdCl2)溶液反应生成钯(不溶于水)、二氧化碳和氯化氢.
(2)铁的氧化物都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其中氧化铁为红棕色,其余都为黑色,并且只有四氧化三铁能被磁铁吸引.
【提出猜想】猜想1:无色气体A一定是C02,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猜想2:黑色固体B全部是铁.
【交流与讨论】小华认为猜想1不一定正确,无色气体中除了CO2外,可能含有CO.
【探究反思】(1)为验证小华的猜想,大家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
①当X现象为
 
时,可以确定猜想1是错误的,写出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②Ⅱ中无明显现象,但可以往Ⅱ中滴加足量
 
(填试剂名称或化学式)证明气体在Ⅱ中确实已发生了反应.
(2)为验证猜想2,大家称取7g黑色固体B,按图3所示进行实验探究,过程与现象如下:
①经过分析,大家确定猜想2是错误的,理由是
 

②为了进一步确定黑色固体C的成分,你的方法是
 
(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
③实验结束后,称得红色固体的质量为6.4g,则黑色固体B中铁单质的质量分数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兴趣小组的芳芳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
 
 
 
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填“a”、“b”或“c”)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3)芳芳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
 
HCl
 

 
Al2O3+
 
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