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中的①是钾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A、B、C、D、E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钾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______。
(2)图A中x=______。
(3)图A、B、C、D、E五种粒子共表示______种元素。
(4)C粒子的化学性质与A、B、D、E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填选项字母)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化学符号填空。
(1)3个氢分子_______ (2)镁元素_______
(3)硝酸根离子_______ (4)氢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雨阅读课外资料得知:过氧化氢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锰还可用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她对氧化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
(设计实验)小雨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实验序号 | 氯酸钾质量 | 其他物质质量 | 待测数据 |
① | 1.2g | — | |
② | 1.2g | 氧化铜0.5g | |
③ | 1.2g | 二氧化锰0.5g |
(1)上述实验应测量的“待测数据”是_____。
(2)若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更_____(填“大”或“小”),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3)将实验②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若称量得到黑色粉末,说明_____。
(4)再将黑色粉末放入试管中,加入_____,若观察到_____,说明黑色粉末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预期结论)氧化铜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评价设计)你认为小雨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已在“可燃冰”开采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可燃冰”是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被水分子包裹在海底低温与压力下形成的透明晶体。如图是甲烷和水重整得到合成气的微观反应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原子可分
B.该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该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D.“可燃冰”属于清洁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探究: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如下图所示,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放有脱脂棉,注射器中分别装有浓盐酸和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NH3)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HCl)能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铵固体。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体积的液体,过一会,先在A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试管。
根据现象回答问题:
(1)A处形成白烟是因为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先在A处产生白烟是因为氯化氢分子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__________,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说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__________比。(填正或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通常利用如图装置制取氧气。
写出KClO3在MnO2作用下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有以下“异常”现象:
a.利用排空法收集氧气有异味;
b.颗粒状MnO2变得更细。
对此进行了以下探究:
探究(I)利用排空法收集的氧气有异味
查阅资料:KClO3在MnO2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经历了以下三个过程
①2KClO3+2MnO22______+Cl2↑+O2↑
②2KMnO4K2MnO4+MnO2+O2↑
③Cl2+K2MnO42KCl+MnO2+O2↑;
(1)写出横线物质的名称______,其中Mn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猜测“利用排空法收集氧气有异味”的物质是______。
探究(Ⅱ)颗粒状MnO2变得更细
学习小组通过讨论猜测:是因为MnO2也参加了化学反应。小组同学共同设计实验并验证MnO2在该反应中作催化剂。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解释 | |
实验一 | 将KClO3加热至融化,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木条一段时间后复燃 | KClO3受热要分解产生氧气; |
实验二 | 加热MnO2,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______ | MnO2受热不产生氧气; |
实验三 | 取适KClO3和2g的 ______ | 木条迅速复燃 | MnO2 ______ (填“加快”或“减慢”)KClO3的分解 |
实验结论:MnO2是KClO3受热分解的催化剂。
归纳反思:该小组的实验结论受到其他小组的质疑,为此该小组又补充以下实验:
(1)待试管完全冷却后,向实验三的试管中加蒸馏水,将混合物全部转移至烧杯,过滤(MnO2不溶于水,其他物质均能溶于水),洗涤沉淀,烘干,称量,目的是验证______;称量所得固体质量______;
(2)设计实验验证催化剂的另一个特点,实验方案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铜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生成铜绿(俗称铜锈)。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其化学式为,碱式碳酸铜不稳定,受热分解成黑色固体物质、无色气体和水。这种黑色固体和无色气体的成分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稀硫酸能与、
等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提出猜想)某同学对黑色固体、无色气体的成分做出了以下猜想:
①无色气体为二氧化碳;②黑色固体为氧化铜。
(实验验证)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在此实验装置中,大试管的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_____。
(1)若猜想①正确,实验过程中应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_____,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在反应完全停止加热时,针对熄灭酒精灯和把导管移出液面这两步操作,你认为应该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
(2)若猜想②正确,从装置中取下大试管并冷却到室温,然后向大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静置后能看到黑色固体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中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已知B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金属,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有某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学习中常见的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E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
(2)写出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D→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①②③④⑤五个化学反应中基本反应类型相同的是(填序号)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A、B、C、D四种元素,A元素的一种原子核内无中子,B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倒数第二层电子数的3倍,C与B形成CB2型化合物,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22个质子,D的阳离子D+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元素符号:B_____,D_____;
(2)写出A单质的一种用途_____;
(3)B、C、D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
(4)A和B形成的化合物可用于实验室制取B单质气体,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