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写出三点符合图中溶解度曲线的不同类型的信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t1 ℃时,F点表示物质A和C的溶解度相等

(2)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3)t2 ℃时,物质C的溶解度最大  (合理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品牌欧式蛋糕中铝的含量超出标准多倍。这里的“铝”是指(    )

     A. 铝单质         B. 铝元素         C. 铝分子          D. 铝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置换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

(1)金属与化合物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一般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如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即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如在溶液中可发生下列反应:

Cl2+2NaBr===2NaCl+Br2;I2+Na2S===2NaI+S↓;Br2+2KI===2KBr+I2

 由此可判断:

①S、Cl2、I2、Br2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Cl2+2NaI===2NaCl+I2              

B.I2+2KBr===2KI+Br2  

C.Br2+Na2S===2NaBr+S↓             

D.Cl2+K2S===2KCl+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现有50 ℃硝酸钾饱和溶液,欲使其成为不饱和溶液,下列可采用的方法有(  )。

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增加溶质;④减少溶剂;⑤增加溶剂。

A.①③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通常情况下,将一杯不饱和的蔗糖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最适宜的方法是(  )。

A.加蔗糖  B.加水 

C.升温  D.增大压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B溶液中逐渐加入B晶体,在此变化过程中,溶液里溶质质量分数(w)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校课外兴趣小组对一批粗锌样品(含有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进行分析,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进行实验,实验    数据记录如下:

项目

烧杯+稀硫酸/g

152.5

152.5

252.5

粗锌样品/g

20

15

15

烧杯及剩余物/g

172.1

167.1

267.1

请你认真分析数据,帮助他们回答下列问题(每组反应均充分):

(1)______组同学所取用的稀硫酸与粗锌样品恰好完全反应。

(2)计算粗锌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3)计算原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烧杯质量为52.5 g,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温度下的A溶液,能证明其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A.蒸干后得到溶质A

B.加入少量溶质A,重复振荡后也不溶解

C.加入少量水并降温,有溶质A析出

D.与相同温度、等体积的A的饱和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有关分子特征的编号,填写在下列叙述后的横线上:

A.分子很小;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1)将大量氧气压缩在钢瓶中:____________;

(2)糖放到水中,水变甜了:______________;

(3)进饭店闻到饭菜的香味:______________;

(4)湿衣服能晒干: 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