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为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中是否混有一氧化碳,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根据如图装置信息回答问题:

(1)小明认为,再点燃C处酒精灯前,必须先通一会儿气体,你认为该实验操作有(选填“有”或“无”)必要,其理由是先通一氧化碳,排尽管内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2)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
(3)有同学认为装置B没有必要,但小东认真思考后,说出了装置B的作用,知道老师表扬了小东,说他思维严密,你认为装置B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尽.
(4)实验过程中,装置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据此小红认为,二氧化碳气体中一定有一氧化碳,小军通过分析认为不准确,并分析了原因,老师说,小军思维严密,分析很对,请你完成小军的结论:若实验时观察到C中黑色的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D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则证明原气体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

分析 (1)根据一氧化碳和空气混合,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
(4)根据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O还原CuO的实验现象:黑色的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生成的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

解答 解:(1)一氧化碳和空气混合,点燃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C处酒精灯前,必须先通一会儿气体,该实验操作有必要,其理由是先通一氧化碳,排尽管内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3)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装置B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尽;
(4)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CO还原CuO的实验现象:黑色的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生成的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若实验时观察到C中黑色的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D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则证明原气体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
故答案为:(1)有,先通一氧化碳,排尽管内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2)2NaOH+CO2=Na2CO3+H2O;
(3)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尽;
(4)CO2+Ca(OH)2═CaCO3↓+H2O,C中黑色的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D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点评 在验证混合气体中有某一种气体时一定要排除其他气体的干扰,如本题中要验证一氧化碳必须把二氧化碳除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现有四种粒子:A.2H B.2H2 C.Cl- D.K+.其中表示2个分子的是B(填标号);由C和D两种粒子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是KCl.
(2)如图1分别是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氯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属于非金属(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的原子.
(3)“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如图2是其中一个转化的微观过程.在变化前后,分子(填“原子”或“分子”,下同),发生了变化,原子的种类、数目没有改变;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D(填标号);C物质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根据复分解反应条件判断下列各组物质能在同一溶液中共存的是(  )
A.HCl、Ca(OH)2B.Ba(NO32、Na2CO3、H2SO4
C.ZnSO4、KNO3D.CuSO4、NaOH、Na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很多饮料中都含有柠檬酸(C6H8O7).下列关于柠檬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属于氧化物
B.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7个氧原子组成
C.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8: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从Na、C、H、O、N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填空.
(1)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填空:
①两个钠离子2Na+;②3个甲烷分子3CH4
(2)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①由三种元素组成,且水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种盐Na2CO3
②一种氮肥NH4HCO3
③淀粉在人头消化道内消化后的最终产物C6H12O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小军根据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认为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按右图装置进行实验.他依据的实验原理可能是木炭燃烧消耗氧气.
①小军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盛有足量红热木炭的燃烧匙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热的木炭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并未发现倒吸现象.经过认真分析,小军发现实验失败的原因是(答一条)木炭燃烧虽消耗了氧气,但产生了新的气体,致使集气瓶内气体压强没在明显变化.
②小军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答一条)药品要能在空气中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是水分解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问题:

(1)请将C图补充完整,以使其正确;
(2)物质A属于①化合物(填单质,或“化合物”或混合物”),请从微观角度说出判断依据②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3)该变化中反应物与两种生成物的质量的最简比为:9:8:1;
(4)B到C变化的实质是每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整理药品时,发现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未塞瓶塞,且试剂瓶口周围有一些白色固体,他们怀疑氢氧化钠已经变质,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查阅资料】氯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小王、小李两同学分别设计了不同方案并加以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小王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溶液的pH>7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小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A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
(1)小李同学认为小王同学的结论不科学,其理由是氢氧化钠变质后生成的碳酸钠溶液的pH也大于7.
(2)小李同学的实验中观察到实验现象A为产生白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
(3)小张同学认为该氢氧化钠溶液只是部分变质.为确定小张同学的猜想,应该对小李同学的实验进行如下改进:向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再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通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来检验该溶液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4)小王同学在测定溶液pH实验中,由于紧张先将pH试纸润湿后再去测氢氧化钠溶液的pH,你认为他测出该溶液的pH会偏小(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反思】
(5)该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2NaOH+CO2═Na2CO3+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拓展应用】
(6)要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你认为还可使用与小李实验所加试剂不同类别的试剂是HCl(合理即可)(填一种试剂即可,用化学式填写).
(7)若要除去上述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应加入适量的Ca(OH)2(填化学式)溶液而除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做铁丝在氧气里燃烧实验时,应预先在盛氧气的集气瓶里装入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其目的是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铁+氧气$\stackrel{点燃}{→}$四氧化三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