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阿斯巴甜(C14H18N2O5)是一种人造甜味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阿斯巴甜中H质量分数最大

B.阿斯巴甜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94

C.阿斯巴甜中C、H、N、O元素质量比为14:18:2:5

D.阿斯巴甜由14个C原子、18个H原子、2个N原子及5个O原子构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通过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① ,②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可选用 (写一种即可),取用高锰酸钾药品时,应选用仪器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实验室用E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注射器C可用于检查装置E的气密性,步骤如下:

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 处。

②将注射器C连接到装置E的导管口处。

③缓慢拉动注射器C的活塞,观察到 ,表示装置E的气密性良好。

(4)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小芳同学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她应选择的反应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编号)

如果用下图装置收集氨气,进气口应为 端(选填“m”或“n”),如果用右图装置收集氧气,进气口应为 端(选填“m”或“n”),如果将右图装置中装满水,收集氧气,进气口应为 端(选填“m”或“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辽宁省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物质的用途,所利用的性质与另外三种有根本区别的是

A.铜丝用作导线

B.用冰块冷却饮料

C.用镁粉制作烟花或照明弹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实验教育集团九年级上期中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们生活在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是

A.爆竹爆炸 B.木炭燃烧 C.钢水浇铸 D.葡萄酿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江苏省扬州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请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①氧气、②二氧化锰、③大理石、④镁、⑤冰水、⑥四氧化三铁、⑦空气、⑧碳酸氢铵、⑨稀盐酸(填序号)

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含有氧分子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江苏省扬州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用微粒观点解释化学现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水烧开时,顶起壶盖 —— 水分子体积变大

B.酒精燃烧,生成H2O和CO2 —— 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C.50ml水和50ml酒精相混合,总体积小于100ml —— 分子间有间隙

D.打开酒瓶盖,醇香四溢 ——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江苏省扬州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粒子中,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是

A.H B.H+ C.H2 D.2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五校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化学家创造出一种叫“干水”的物质,已知其含水量95﹪,外层用SiO2包裹;且“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清水高三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B.干水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C.干水吸收CO2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D.用干水吸收CO2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湖北省宜昌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小雨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实验三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1)请你帮小雨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小雨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完全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