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A装入试管,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无现象,而向其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B后,迅速产生气泡,生成了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C,使金属E红热并伸入盛有气体C、瓶底有少量液体D的集气瓶中,金属E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
(1)写出它们的化学式A:______ F:______
(2)黑色粉末B在A的分解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邵阳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 X | Y | Z | W |
反应前的质量/g | 8 | 10 | 1 | 21 |
反应后的质量/g | 0 | 21 | 待测 | 9 |
A. 反应后Z的质量为9g B. 反应中Y与W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1:1
C. 反应生成Y的质量为11g D. Z在该反应中作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2019届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化学课上,老师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和NaOH溶液中,我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CO2和NaOH是否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1)我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如图所示,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_________。小余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我思考后,又补充了一个实验来回答,这个实验是:_________。
(2)小余同学认为可利用与上述实验不同的原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我来帮他完成:
实验步骤和方法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方案一 | ________ |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 |
方案二 | ________ | ________ |
写出方案2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由此探究,我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2019届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对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后,溶液颜色变为无色;
B. 氯化钠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C. 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有蓝色沉淀产生;
D. 酚酞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变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茂名市2019届九年级第二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为了研究其变质情况,某学校化学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电子秤单位为克)。计算: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g。
(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茂名市2019届九年级第二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小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 )
A. 建立假设 B. 设计实验 C. 收集证据 D. 交流反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茂名市2019届九年级第二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或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的实验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B.空气能被压入足球中,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D.将少量品红加入到一杯水中,整杯水慢慢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西省2019届八年级下学期3月第一次小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干了 B.铜在潮湿的空气中有绿色物质生成
C.花生米霉变了 D.银白色的镁条在空气中慢慢失去光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黑龙江省伊春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热量
B. 它的俗称叫火碱、烧碱或苛性钠
C. 它的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D. 它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