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长颈漏斗.
(2)常温下,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干燥的氢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BC或BE(填序号,下同).
(3)CO2也可以用碳酸氢钠(NaHCO3)固体加热分解(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来制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若用此法来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AD.
(4)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没有(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分析 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碳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没有明显影响.

解答 解:(1)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BC或BE;
(3)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碳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AD;
(4)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没有明显影响;故答案为: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没有;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主要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实验方案或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B.
用碳酸钠溶液鉴别盐酸和石灰水
C.
将10%的KNO3溶液变为5%的KNO3溶液
D.
稀释浓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下列的金属与酸能发生置换反应而生成氢气的是(  )
A.铁跟稀盐酸B.铜跟稀硫酸C.镁跟稀硫酸D.锌跟硝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碳酸镁晶须(MgCO3•nH2O,n=1~5的整数)广泛应用于冶金、耐火材料及化工产品等领域.为测定碳酸镁晶须中n的值,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1装置并进行了3次实验:(不考虑稀盐酸挥发)

【查阅资料】:
a、碳酸镁晶须受热分解,生成3种氧化物;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
b、相对分子质量:[Mr(MgCO3):84、Mr(H2O):18、Mr(MgO):40、Mr(CO2):44]
【实验步骤】
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②准确称取3.45g MgCO3•nH2O放在B装置中,连接仪器;
③打开弹簧夹a,鼓入一段时间空气,称量C装置的质量;
④关闭弹簧夹a,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缓缓滴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⑤打开弹簧夹a,缓缓鼓入空气;
编  号123
实验前228.00228.00228.00
实验后229.10229.11229.09
⑥准确称量C装置的质量(如表);
⑦重复上述步骤;
⑧根据数据进行计算.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A装置中盛放的溶液是NaOH(浓)溶液,其目的是除去空气中的CO2防止干扰实验
(2)D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CO2进入C装置,造成误差;
(3)计算碳酸镁晶须中的n值:(要有计算过程)
【实验反思】
(4)实验结果与理论值有偏差,可以在B、C增加一个除去氯化氢气体的装置可以减少误差;
(5)下列选项中,会造成CO2测定结果偏大的是①⑤;偏小的是②③④;
①反应结束后,没有通空气;           ②称量C装置前,没有通空气;
③没有A装置;                        ④没有D装置;
⑤稀盐酸滴加速率太快;               ⑥C装置中NaOH溶液浓度过大;
(6)为精确测定n的值,在老师指导下,小组同学称取13.8g MgCO3•nH2O进行热数据分析,并绘制
出如图2所示的热重曲线示意图.则:
①t2℃时,剩余固体为MgCO3•H2O(填化学式);
②最终剩余的4.0g物质是MgO(填化学式);
③MgCO3•nH2O完全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MgCO3•3H2O$\frac{\underline{\;\;△\;\;}}{\;}$MgO+3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冬天通常用石灰乳涂于树木表面,防止树木冻伤和害虫生卵,过一段时间,因为生成了CaCO3的缘故;洒在地里的熟石灰也可以改良硫酸型土壤,写出化学方程式Ca(OH)2+H2SO4═CaSO4+2H2O.
(2)在充满CO2的铝制易拉罐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后封口,易拉罐立即变瘪,原因气体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被吸收,使罐内压强减小;过一会易拉罐又鼓起,因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H2和NaAl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2NaOH+2H2O═2NaAlO2+3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加热液体
C.
读取液体体积
D.
稀释浓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下列物质溶于水能形成溶液的是B
A.植物油    B.食盐     C.泥土    D.小苏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
A.蒸馏水、洁净的空气B.液氧、碘酒
C.酒精溶液、纯碱D.盐酸、加碘食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将过量的铁粉投入装有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的烧杯里,完全反应后过滤,在滤纸上留下的物质是铁和铜,在滤液里存在的溶质硫酸亚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