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如图是某微型实验的装置图,试管中的反应发生后,a、b两处及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_。

(2)采用微型实验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a处溶液变红;b处溶液变浑浊;烧杯中低的蜡烛先熄灭节约药品、产生的污染物少(或废弃物少等,合理即可) 【解析】 (1)根据图示药品可知,试管中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2溶于水生成碳酸,显酸性,使a处紫色石蕊溶液由紫色变红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看到b处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为CO2的密度大于空气,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看到烧杯中低处的蜡烛先熄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2.3原子的构成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原子序数为94的钚(Pu)是一种核原料,该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下 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中子数为145 B. 核外电子数为94 C. 质子数为94 D. 核电荷数为239

D 【解析】 试题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以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判断. 【解析】 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钚的原子序数为94,则其质子数为94,又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其中子数为239﹣94=145,故A正确; B、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钚的原子序数为94,则其核外电子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甘肃省陇南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 将4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仍然是饱和溶液

C 【解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正确;B、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面增大,正确;C、没有确定溶液的状态,无法判定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错误;D、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将4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仍然是饱和溶液,正确。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4.1空气的成分 题型:填空题

1869年,________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门捷列夫 【解析】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4.1空气的成分 题型:单选题

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实验说明空气具有可燃性 B. 红磷燃烧的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C. 此反应中的红磷可用硫代替 D.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 【解析】 A.该实验说明红磷具有可燃性,而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助燃性。 B.红磷燃烧是红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五氧化二磷,生成物只有一种物质,故属于化合反应。 C.此反应中的红磷可用硫代替 D.红磷燃烧应产生大量的白烟,烟是若干个固体小颗粒聚集形成的,雾是若干个液体小液滴聚集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练习:2.2.1 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 题型:单选题

下列现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A. B. C. D.

D 【解析】 A、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C、蜡烛熄灭,是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既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又反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D、杠杆左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练习:2.1.2氧气的制取 题型:单选题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B. 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相同

C. 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D. 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C 【解析】 试题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其中的二氧化锰作为反应条件,是催化剂,正确;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都是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正确;C.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错误;D.氧气具有助燃性,因此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用来检验氧气,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天津市2018届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第二次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推断题

现有木炭、一氧化碳、氧化铜、氧化铁、稀硫酸五种物质,它们之间发生的反应可用“A+B→C+D”表示。

(1)若A为单质,A与B在高温下反应,可观察到固体粉末由黑色逐渐变红,则B是__________,其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

(2)若A为气体化合物,A与B在高温下反应,可观察到固体粉末由红色逐渐变黑,则A是__________,B是__________。

(3)若A溶液pH<7, A与B在常温下反应,可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CuO置换反应COFe2O3 【解析】 (1)木炭属于单质,在高温条件下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实验现象是固体粉末由黑色逐渐变红;(2)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能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实验现象是固体粉末由红色逐渐变黑;(3)稀硫酸属于酸,显酸性,能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实验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4)氧化铜是黑色固体,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实验现象是溶液有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练习:3.1.1微粒的性质 题型:单选题

根据图所示实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浓盐酸有挥发性

B.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B烧杯中溶液的颜色会改变

D. B烧杯中溶液的颜色无变化

D 【解析】 A、一段时间后B烧杯中的紫色石蕊溶液颜色变为红色,而两者没有直接接触,说明浓盐酸有挥发性,故选项说法正确;B、一段时间后B烧杯中的紫色石蕊溶液颜色变为红色,而两者没有直接接触,说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说法正确;C、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溶液显酸性,使紫色石蕊溶液颜色变为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D、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