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Ⅰ.下列各图是进行O2、CO2的实验室制取和有关性质的实验装置.
(1)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2)用氯酸钾固体制取O2,应选用上图中的_____装置(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能控制反应速率的气体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_,写出此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若用E装置排水取气法收集一瓶氧气,气体应从_____端进入(填a或b)。
(4)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在B装置中反应制取CO2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有关性质,观察到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但无其它明显现象.若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以下方案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取少量烧杯中液体滴加无色酚酞 B.取少量烧杯中液体滴加足量稀盐酸
C.取少量烧杯中液体滴加氯化钙溶液 D.取少量烧杯中液体滴加氢氧化钙溶液,若用上述实验方案测出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用C装置代替B中的气体发生装置制备CO2,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试管 锥形瓶 A 2KClO3 2KCl+3O2↑ D 2H2O2 2H2O+O2↑ b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A 2NaOH+CO2==Na2CO3+H2O 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解析】(1)图中①是试管,②是锥形瓶;
(2)用氯化钾固体制取O2,是固体的加热反应,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装置A进行,反应方程式是:2KClO3 2KCl+3O2↑;
(3)装置D中可以控制分液漏斗的活塞来控制液体的加入量,从而控制反应速率;适用于过氧化氢制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由于氧气的密度小于水,所以氧气应从b管进入将水从a管排除;
(4)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 =CaCl2 +H2O+CO2↑;A、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反应发生变红,不反应也变红,错误;B、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可以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正确;C、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可以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正确;D、碳酸钠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可以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正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5)通过C装置中的多孔隔板和阀门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举例中错误的是:
A.例l: C+O2CO2 B.例2:2H2O2H2↑+O2↑
C.例3: Mg(OH)2+2HCl=MgCl2+2H2O D.例4: Cu+2AgNO3=2Ag+Cu(N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粗盐中含有MgCl2、CaCl2等杂质,必须进行分离和提纯后才能用于工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粗盐提纯的部分流程如图:请回答:
(1)写出步骤①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___________。
(2)步骤②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获得精盐水后,通过什么操作得到食盐晶体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10℃时,65.5g氯化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5g氯化钾,充分溶解后将温度升高到40℃,得到70g氯化钾饱和溶液
C.50g水中加入20g氯化钾充分溶解,形成氯化钾饱和溶液
D.40℃时,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在市场看到,卖鱼老板将一勺白色粉末加入水中,水中奄奄一息的鱼很快张开嘴,活蹦乱跳起来,小明对这种“白色粉末”很感兴趣,与小刚进行了相关探究.
(查阅资料)这种“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4),常温下,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
(实验1)小明进行过碳酸钠与水的反应并收集产生的气体,应选用如图所示装置中的__(选填序号),经检验该气体是氧气,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后得到的溶液M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根据过碳酸钠与水的组成作出三种猜想.
猜想一:Na2CO3;猜想二:NaOH;猜想三:Na2CO3和NaOH.
(实验2)小刚取溶液M,滴加稀HCl,观察到____________,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从而否定了猜想二.Na2CO3与稀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实验3)为进一步确定溶液M中是否含有NaOH,他们向溶质M中滴加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取上层溶液,加入_______________,无明显现象,证明溶液中无NaOH溶液,猜想一正确.该实验中用CaCl2溶液而不用饱和石灰水,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加入CaCl2溶液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及溶液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根据下列图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中,活性炭净水器主要利用了活性炭具有的_______性;图2所示实验中,试管b中得到的气体是(写物质名称)_______。
②图3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_,t2℃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小于”之一);图4所示实验中,将水滴入盛有物质X的小试管中,可观察到烧杯中有甲物质的固体析出。则物质X可能是_________(填序号之一)。
A.食盐 B.烧碱 C.生石灰 D.硝酸铵
(3)海水中蕴着丰富的物物质资源。
①我国海盐年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盐田法”,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在蒸发池中促进水分蒸发,主要是利用了_________(填序号之一)。
A.潮沙汐能 B,生物能 C.电能 D.太阳能
上述流程中得到的卤水,是氯化钠的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②金属镁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和国防工业,从海水或卤水中提取镁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在上述转化过程,步骤①得到氢氧化镁固体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要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杂质的质量分数。他们进行了如图实验。
(杂质不发生反应)请计算:
(1)生成CO2气体的质量;
(2)样品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利用图中所示仪器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氯化钠溶液。
(1)图1中缺少一种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仪器名称是________,用途是________。
(2)量取蒸馏水的体积读数如图2所示,则量取的水的体积为________。
(3)称量氯化钠的质量读数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硝酸铜为蓝色固体,溶于水可得蓝色溶液。某实验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加热硝酸铜,发现固体由蓝色逐渐变黑,同时产生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提出问题)硝酸铜在加热条件下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反应?
(查阅资料)
(1)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H2SO4 CuSO4+H2O
(2)含氮化合物中,只有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NO2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猜想假设)
Cu(NO3)2受热分解除了生成_____________,还可能生成了CuO和O2。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将反应后试管中的固体加水充分溶解,过滤,洗涤,向滤渣中加入____________,加热 | 固体全部溶解,得到_____色溶液 | 硝酸铜分解生成了氧化铜。 |
(2)在图A的试管和集气瓶之间连上图B所示的装置,重新进行加热硝酸铜的实验 | 集气瓶中气体为无色,带火星木条复燃 | 硝酸铜分解________(“有”或“无”)氧气生成。 |
步骤(2)是同学们查阅了新的资料后才设计完成的。该资料体现的是有关二氧化氮______的物理性质信息。
(获得结论)根据实验结果,Cu(N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已知相同状况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分子个数比。据此,同学们认为,即使没有资料③,依据实验结论和“加热硝酸铜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实验现象,也能推出NO2可能具有助燃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