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组为了验证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选用了下列部分药品进行实验。
①氢氧化钠溶液 ②硫酸铜溶液 ③稀盐酸 ④硝酸钾溶液
(1)为了验证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能发生,某同学选择了①和③。你认为除上述四种药品外,还需增加的一种试剂是 。
(2)选择 (填序号)两种物质进行实验,能验证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能发生,其化学方程式 。
(3)下列反应中,能验证有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能发生的是 (填序号)。
A.锌与稀硫酸反应 B.天然气燃烧
C.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D.过氧化氢分解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一轮复习化学专题练习:空气和氧气 题型:综合题
(原创) 已知,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是一种浅黄色固体粉末,可用作呼吸面具里的供氧剂,利用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放出氧气,供给人的正常生命活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某同学利用该反应原理制取氧气,设计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装置①中CO2的制取方法有多种:
若用稀盐酸和碳酸钠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加热NaHCO3固体制取CO2,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选填下图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装置③中盛装的试剂为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④为O2的收集装置,若想得到较为纯净的O2,应选用装置______(选填上图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溶液 题型:综合题
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___(填字母)。
A.高锰酸钾 B.汽油 C.面粉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升高。这种物质是_______(填字母)。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氯化钠
(3)下表是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
①6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_______(填“>”“=”或“<”)硝酸钾的溶解度。
②表中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随温度升高析出固体,该物质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③向20 ℃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冷却至20 ℃,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比加入生石灰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④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加水配成8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再冷却至20 ℃,析出晶体并得到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析出的晶体中不一定含有硝酸钾
B.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C.上述方法可以将两种物质完全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溶液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泥土加入水中,振荡后可以形成溶液
B.蔗糖溶液上半部分溶液的甜度低于下半部分溶液的甜度
C.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少量硝酸钾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生活中常见的盐 题型:单选题
(2013江西)做面包时常用到的一种既能减少面粉发酵产生的酸又能使面包松软的白色物质是( )
A. 食盐
B. 小苏打
C. 蔗糖
D. 烧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生活中常见的盐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的用途,正确的是( )
A. 食盐可作发酵粉 B. 石灰石可作建筑材料
C. 碳酸氢钠可制玻璃 D. 氢氧化钠可改良酸性土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金属和金属材料 题型:综合题
欲测定Cu-Zn合金及Cu-Ag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实验室只提供一瓶未标明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和必要的仪器。
(1)你认为能测出铜的质量分数的是___________合金。
(2)取该合金的粉末26 g加入该稀硫酸充分反应,所加稀硫酸与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生成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g。
②请计算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常见的酸和碱 题型:简答题
用一种试剂或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CaO(CaC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a(OH)2(Ca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O2(C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O(C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