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X+2H2O=Ca(OH)2+C2H2↑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等号两边的原子数目相等,X中有一个钙原子和两个碳原子,因此X是CaC2;乙炔(C2H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电石与水可能发生爆炸的原因:电石与水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的乙炔气体在有限的空间里,容易引起爆炸;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实验室用该反应制取乙炔气体,则可选用如图所示的发生装置是C,因为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乙炔是一种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可燃性气体,因此乙炔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乙炔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点燃纯净的乙炔,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壁上有水生成,证明有氢元素;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碳元素.
解答 解:(1)X+2H2O=Ca(OH)2+C2H2↑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等号两边的原子数目相等,X中有一个钙原子和两个碳原子,因此X是CaC2;乙炔(C2H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答案为:CaC2;-1;
(2)电石与水可能发生爆炸的原因:电石与水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的乙炔气体在有限的空间里,容易引起爆炸;故答案为:电石与水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的乙炔气体在有限的空间里,容易引起爆炸;
(3)实验室用该反应制取乙炔气体,则可选用如图所示的发生装置是C,因为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乙炔是一种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可燃性气体,因此乙炔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C;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4)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乙炔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点燃纯净的乙炔,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壁上有水生成,证明有氢元素;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碳元素;故答案为:点燃纯净的乙炔,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壁上有水生成,证明有氢元素;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碳元素;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爆炸、实验设计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 |
B. | 50℃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2 | |
C. | 20℃时,A和C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
D. | 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20℃升至50℃时,所得溶液都为不饱和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硝酸钠是一种常用的复合肥料 | |
B. | 通过分别加入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的方法,不能鉴别碳酸氢铵和硫酸钾 | |
C. | 农药施用后,会通过农作物、农产品等发生转移 | |
D. | 通过观察颜色,不能区别氯化钾和磷矿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与化学方程式 | 实验结论 |
方案一:取少量待测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提示:硫酸钠溶液为中性) | 实验现象:溶液变为红色. | 猜想二正确 |
方案二:取少量待测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盐酸; | 实验现象: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 |
方案三:取少量待测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 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分离Zn和Cu的固体混合物:加适量的Cu(NO3)2溶液,过滤 | |
B. | 除去CaCl2溶液中少量的HCl:加过量Ca(OH)2固体,过滤 | |
C. | 制备Cu(OH)2:将CuSO4溶液和适量Ba(OH)2混合溶液,过滤 | |
D. | 验证BaSO4中含有BaCO3:取样,加适量稀盐酸后观察是否有气体产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