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利用海洋资源的做法不可取的是()
A.将海水引入盐田进行晒盐
B.利用海水潮汐能发电
C.工业废水直排入海水中,将其稀释
D.合理开发利用海底“可燃冰”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在宏观、微观与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图A所示是近年新命名的元素,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______________。
(2)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B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_______周期。
(3)C表示的粒子的符号为_____________,由B、C两种微粒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多选题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需要外加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NaOH、FeCl3、 HCl、KNO3
B.Na2SO4、NaCl、BaCl2、KNO3
C.Na2SO4、BaCl2、 Na2CO3、 HCl
D.Na2CO3、H2SO4、 HCl、KC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流程题
我省有漫长的海岸线,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
(1)海水晒盐:
①海水“晒盐”是利用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的方法使NaCl晶体析出。
A升高温度,使NaCl溶解度增大
B风吹日晒,使溶剂蒸发
②海水“晒盐”后,所得的母液是氯化钠的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粗盐提纯:除去难溶性杂质后的食盐水中还含有Ca2+、Mg2+、SO42-等杂质离子,为得到较纯的氯化钠,进行如下的实验操作:①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 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③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④加入适量的盐酸调节溶液的pH等于7 ⑤过滤 ⑥蒸发。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①③②④⑤⑥
B②③①④⑤⑥
C③①②⑤④⑥
D②③①⑤④⑥
其中操作①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可除去的溶液中的离子是______(填离子符号),④加入适量的盐酸调节溶液的pH等于7的目的是__________。
(3)海水制镁:实际生产中,步骤Ⅲ常选用__________(填化学式)作为沉淀剂,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从海水中提取MgCl2历经步骤Ⅲ、IV、V三步转换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
(4)海水“制碱”:氨碱工业生产过程中,在加压并不断向饱和的氨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_______(填化学式)先结晶析出,原因是______________,写出步骤I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大
B. t2℃时,ag甲溶于100g水形成甲的不饱和溶液
C. 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是25%
D. 将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仍然都是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为了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内的体液具有不同的酸碱性,下表为部分体液的pH范围。根据下表可知,在正常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体液 | 尿液 | 胆汁 | 血液 | 胰液 | 其他 |
pH | 4.70-8.4 | 7.10-8.4 | 7.35-7.4 | 7.50-8.0 | …… |
A.人体的尿液一定呈酸性
B.胰液的碱性一定比碱性尿液的碱性弱
C.pH试纸不能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
D.可得出“消化液都是呈碱性”的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我们通过学习知道,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成为钠离子.
(1)“在金属活动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金属钠排在金属铜的前面。有的同学据此推测:钠能从蓝色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
教师按照下列顺序进行演示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步骤一:将硫酸铜溶液倒入培养皿中
步骤二:用镊子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培养皿中
现象1:金属钠成小球状在液体表面游动
现象2:金属小球逐渐变小至消失,在小球游动的轨迹下面只有蓝色絮状难溶物出现
①由以上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因为反应中没有____色的物质 生成,所以金属钠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能” 或“不能”)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
②对实验涉及的物质进行分析:硫酸铜溶液中溶剂为水,溶质为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培养中皿所含元素有: Na、 Cu、 H、O、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元素 符号)五种元素。查阅资料得知:“ 蓝色絮状难溶物”是一种学过的碱,该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的同学又产生新的疑问:钠能否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物是什么?教师为解答学生的疑惑,又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同时记录有关现象:
步骤一:向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并搅拌均匀
步骤二:用镊子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烧杯中
现象:钠在液体表面成小球状游动并发出“嘶嘶”声响。小球周围有“蒸汽”产生,有时有火星出现,液体中出现红色。
请结合上面所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手触摸反应后烧杯外壁,感觉烫手,说明钠与水发生的是____ (填:“吸 热”或“放热”)反应。
②从现象中可以断定:液体中出现红色说明反应后液体显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结合液体中所含元素,继而推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生成。另外,钠与水反应还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单质。请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向下列物质中分别加入适量水,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硫酸铜
B.蔗糖
C.花生油
D.酒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沿淮教育联盟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第四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用下图装置在相应条件下完成下列实验:
(1)探究燃烧条件:若B处盛放木炭。
a.先在A处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在B处加热,B、C处没有明显变化;
b.待B处冷却至室温,在A处通入氧气一段时间后,B、C处没有明显变化;
c.在A处继续通入氧气,然后在B处加热,发现木炭燃烧,C处变浑浊。
对比实验a与c,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对比实验b与c,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
(2)探究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若B处盛放氧化铜粉末。在A处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再在B处下方加热,先通一氧化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B处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尾气处理的方法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