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经典赏析】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1)。
(1)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
A.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
B.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
C.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D.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2)【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其反应类型为。
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21%。
(3)【提出问题】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进行猜想】①;② , 装置内氧气有剩余;……
(4)【实验与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分别用过量的红磷(着火点240℃)和白磷(着火点40℃)进行该实验,用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测得反应后装置内氧气浓度分别为8.85%和3.21%。请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回答产生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
(5)【实验探究1】小明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探究用铁能否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于是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3)。通过7天测得的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19.13%。
【交流与反思】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相比,用铁丝生锈的方法测定的主要优点。(填字母)。
A.装置内残留的氧气更少
B.反应更彻底,实验结果更准确
C.铁丝生锈比红磷燃烧反应更快
(6)【实验探究2】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小明通过查闻资料,利用铁粉、炭粉、氯化钠等物质又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4)。8分钟后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前的体积 | 实验后的体积 | |
集气瓶内空气 | 烧杯内蒸馏水 | 烧杯内剩余蒸馏水 |
131 mL | 90.0mL | 63.6mL |
请计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7)【结论与反思】通过上述实验探究,选择(填字母)进行实验,可较为快速地完成实验并减小实验误差。
A.红磷
B.白磷
C.铁粉、炭粉、氯化钠、蒸馏水
(8)【拓展延伸】铜也能与空气中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而锈蚀,生成铜绿[铜绿主要成分为Cu2(OH)2CO3]。若将图3装置中的粗铁丝换成足量的铜丝进行实验,请判断能否比较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说明理由。、理由(填字母)。
A.空气中CO2含量只有约0.03%,铜不能将装置内的氧气几乎耗尽
b.铜丝反应比铁丝快
c.反应更彻底
【答案】
(1)B,C,D
(2)4P+5O 2P2O5 ,化合反应
(3)装置漏气,红磷的量不足
(4)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5)A,B
(6)20.2%
(7)B,C
(8)不能,a
【解析】解:(1)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1),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在汞槽中起到液封作用;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集合耗尽;(2)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4P+5O2 2P2O5;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3)根据本探究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红磷的量,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生成物的状态一般要求是固态等;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又不生成气体,使瓶内气体减 少,压强变小,水倒流入集气瓶内,倒流的水的体积就等于瓶内氧气的体积。结果偏小的原因是: 红磷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或装置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等;(4)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所以用白磷更易燃烧,消耗氧气更充分;(5)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探究用铁能否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19.13%。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相比,用铁丝生锈的方法测定的主要优点是:装置内残留的氧气更少(使用红磷残留氧气量为8.85%),反应更彻底,实验结果更准确;(6)空气中氧气含量=(90.0mL-63.6mL)÷131 mL≈20.2%;(7)通过上述实验探究,选择白磷或铁粉、炭粉、氯化钠、蒸馏水进行实验,可较为快速地完成实验并减小实验误差;(8)不能用铜生锈较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因为空气中CO2含量只有约0.03%,铜不能将装置内的氧气几乎耗尽。
所以答案是:(1)BCD;(2)4P+5O2 2P2O5;化合反应;(3)装置漏气;红磷的量不足;(4)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5)AB;(6)20.2%;(7)BC;(8)不能;a。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B.物质的缓慢氧化会放出热量
C.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D.人们使用化石燃料是利用它燃烧时产生的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物质的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的是( )
A.CuO→CuSO4B.CuSO4 → Cu(OH)2C.Na2CO3→NaOHD.KNO3→K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下图中的A~I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九种物质,是由C、H、O、Fe、Cu五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或氧化物,其中C、F、H、I为氧化物,且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B、H为红色固体;通常D→B是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1)H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F—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反应的用途是___________。
(3)写出D→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该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对物质的归类不正确的是
选 项 | 归 类 | 内容 |
A | 常见氮肥 | 碳铵、氨水、尿素 |
B | 同一物质 | 烧碱、火碱、苛性钠 |
C | 清洁能源 | 风能、氢能、太阳能 |
D | 常见氧化物 | 干冰、生石灰、赤铁矿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转换关系图。其中A、B常温下都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 X、E都为黑色固体, I为蓝色絮状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化学式:;X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是:;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化学、物质、人类活动和环境问题的认识,不合理的是
A.化学是环境污染的主因,没有化学,就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B.垃圾中的有些金属、塑料可以循环利用,因此要分类回收垃圾
C.解决环境问题,应从源头禁止排放污染物,而不应先排放后治理
D.植树造林有利于环境改善,绿色地球从我做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