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根据如图所示关系回答问题: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C
 
 E
 

(2)你推断出A物质的化学式为
 
,请写出A物质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D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1000吨含Fe2O3 60%的铁矿石,最多可以炼出
 
吨纯净的铁.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根据蓝色溶液D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生成蓝色沉淀E和硫酸钠,依据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分析,所以E是氢氧化铜沉淀,D就是硫酸铜,无色气体B和木炭高温生成的生成的C和氧化铁反应会生成铁和B,结合常见的还原剂有木炭、氢气、一氧化碳分析可知,所以C是一氧化碳,B就是二氧化碳,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A是碳酸铜,然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
解答:解:(1)蓝色溶液D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生成蓝色沉淀E和硫酸钠,依据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分析,所以E是氢氧化铜沉淀,D就是硫酸铜,无色气体B和木炭高温生成的生成的C和氧化铁反应会生成铁和B,结合常见的还原剂有木炭、氢气、一氧化碳分析可知,所以C是一氧化碳,B就是二氧化碳,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A是碳酸铜,碳酸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木炭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合理,所以C是CO,E是Cu(OH)2
(2)通过推导可知,A物质的化学式为CuCO3
碳酸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uCO3+H2SO4═CuSO4+CO2↑+H2O;
(3)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所以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4)设最多可以炼出x吨的生铁,
Fe2O3+3CO
 高温 
.
 
2Fe+3CO2
160           112
1000t×60%      x
  
160
1000t×60%
=
112
x

    x=420t
所以最多可以炼出420t的生铁.
故答案为:(1)CO,Cu(OH)2
(2)CuCO3,CuCO3+H2SO4═CuSO4+CO2↑+H2O;
(3)CuSO4+2NaOH═Cu(OH)2↓+Na2SO4,复分解;
(4)420t.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粒子中,不是构成物质基本粒子的是(  )
A、分子B、原子C、离子D、质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
(1)刚开始加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其原因是:
 

(2)继续加热时,试管①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3)实验结束后先把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还是先撤酒精灯?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12克石灰石放入到装有100克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反应后 烧杯内物质总质量为107.6克,求:
(1)生成二氧化碳
 
克;
(2)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随着工业与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排放,对空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控制大气污染的主要途径是减少排放
(1)曾经有过一段时间,许多工厂试图通过建造很高的烟囱来解决排放问题,然而这样做并没有达到目的,原因是
 
,如今,他们通过在烟囱中安装了过滤装置,可以有效地控制
 
的排放;安装烟囱净化洗涤装置(如图所示)可以除去废气中部分有害气体,根据该装置的净化原理分析,被除去的有害气体所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2)在控制大气污染方面,你认为还有哪些措施或途径,请写出其中的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从化学方程式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有一包白色粉末,其中含有高锰酸钾、BaCl2、NaOH、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小组为确定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震荡,得到无色透明液体;
(Ⅱ)取少量(Ⅰ)的液体,测得pH为12.
(Ⅲ)向废液中加足量稀硫酸,有白色沉淀生成.
(1)该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什么物质?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2)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
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同一类原子性质相同.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西瓜式”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下面的实验:他们用一束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带正电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的电子,这在当时是件很了不起的事,但由于受到那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他们的理论中存在一些缺陷甚至错误,按照你学的原子结构的理论,你认为道尔顿的原子论存在的错误或缺陷是
 
 
 
 

(2)请你根据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分析出现上述卢瑟福实验现象的原因:
现象①:
 

现象②:
 

现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