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节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请根据如图回答以下问题:

(1)分液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过氧化氢溶液,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二氧化锰.
(2)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装置D(填字母)

分析 (1)A装置为固体和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的装置,一般从分液漏斗(其作用是分离液体)加入液体,固体先放在锥形瓶中,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用排空气法收集可能混有少量空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A装置为固体和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的装置,一般从分液漏斗(其作用是分离液体)加入液体,固体先放在锥形瓶中;故分液漏斗中放入的物质是过氧化氢溶液,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二氧化锰.
(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用排空气法收集可能混有少量的空气,相对而言,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更纯净.
故答案为:(1)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2)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硅、铝、铁等元素.结合如图分析,关于这四种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
B.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铝与氧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1203
D.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尼古丁(C10H14N2)会使人上瘾或产生依赖性(最难戒除的毒瘾之一),大剂量的尼古丁会引起呕吐以及恶心,严重时人会死亡.C10H14N2由26个原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物 质杂 质试 剂操作方法
ACO2O2过量的木炭粉灼烧
BNaNO3溶液CuSO4溶液适量Ba(OH)2溶液过滤
CCu粉CuO粉末足量HCl溶液过滤,蒸发
DCaCl2溶液HCl溶液过量生石灰过滤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用化学符号表示:
(1)钠元素Na  
(2)三个磷原子3P
(3)氮气N2
(4)2个钠离子2Na+   
(5)-2价的硫元素$\stackrel{-2}{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A、B、C、D分别是纯碱、烧碱、氯化钠、硫酸钠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

(1)四种物质中,属于碱的是NaOH(填化学式,下同).
(2)物质B是Na2CO3
探究二:工业品烧碱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该小组同学从一瓶久置的工业品烧碱样品中取出一定量,在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后得到样品溶液.用稀硫酸与样品溶液做中和反应实验.有关实验操作和现象如下: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Ⅰ.向样品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Ⅱ.向样品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并用玻璃棒搅拌
滴加一定量稀硫酸后溶液中开始产生气泡
溶液仍呈红色
该小组同学对于实验所得红色溶液很感兴趣,展开讨论.溶液里的中和反应是否已经完成?一部分同学认为还没有完成,理由是操作Ⅱ后“溶液仍呈红色”;而另一部分同学则认为中和反应已经完成.结果经过师生共同讨论,确认溶液里中和反应已经完成.
(3)样品溶液的pH>7(填写“<、=或>”).
(4)确认溶液里中和反应已经完成所依据的现象是滴加一定量稀硫酸后溶液中开始产生气泡.
最后,他们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了久置的工业品烧碱样品中确实含有氯化钠杂质且已经部分变质,并提纯工业品烧碱.其实验流程及部分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
(5)试剂甲和试剂乙的溶液中阴离子都是NO3-(填离子符号).
(6)试剂丁是Ca(OH)2(填化学式).
(7)证明工业品烧碱样品已经部分变质的证据是操作中加过量Ba(NO32后生成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仍呈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某实验小组为研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的组成做了以下实验:充分加热10.0 g样品至恒重,剩余固体质量为6.9 g.查阅资料已知: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碳酸钠受热不易分解. 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受压体积变小--分子间隔变小
B.湿衣服蒸干--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酒精蒸发--分子间间隔变大
D.墙外闻到墙内花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加热A物质需要5分钟放出氧气,加热A与物质B的混合物只需要2分钟就能放出氧气,则下列有关物质B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是催化剂B.一定不是催化剂
C.一定改变了A的分解速率D.有可能发生分解产生了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