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面问题: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
(2)若甲中会有少量乙,则应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方法提纯甲.
(3)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3:10(最简整数比).
(4)t3℃时,将乙和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的浓度大小关系为:乙<丙(填“>”“=”“<”).

分析 (1)据溶解度曲线可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2)据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可判断提纯物质的方法;
(3)据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4)明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质量分数的计算式,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进而分析温度变化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化情况.

解答 解:(1)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故答案为:丙>乙>甲;
(2)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答案为: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3)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30g:100g=3:10;故答案为:3:10;
(4)t3℃时,将乙和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的浓度大小关系为:乙<丙,因为乙有固体析出,丙的质量分数不变,故答案为:<;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实验室久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常附有一层白色污渍,其成分是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写出其形成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此污渍不能用水洗掉,清除此污渍的方法是用稀盐酸,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实验室常用硫化亚铁(FeS)固体与稀硫酸(H2SO4)在常温下反应制硫化氢(H2S)气体和硫酸亚铁(FeSO4).硫化氢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
①试写出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FeS+H2SO4=H2S↑+FeSO4
②制取硫化氢时,发生装置应选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填代号,下同)B;收集硫化氢气体时,可选用D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近年来还发现维生素C有防癌作用,请计算:
(1)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
(2)维生素C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9:1;
(3)维生素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化学小组收集到洗照片用过的硝酸银废液,利用废铁、废锌回收金属银.他们将金属混合物加入到硝酸银废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浅绿色溶液(忽略其他杂质).
(1)写出生成浅绿色溶液的化学方程式Fe+2AgNO3=Fe(NO32+2Ag
(2)为了探究滤液中溶质的可能组成,他们做出以下猜想:
①溶质为硝酸锌②溶质为硝酸亚铁和硝酸银③溶质为硝酸锌、硝酸亚铁④溶质为硝酸锌、硝酸亚铁、硝酸银
上述猜想中正确的是③④
(3)小组同学继续实验验证所得银粉固体中是否含有铁粉:甲同学用简单的物理方法证明了固体中含有铁粉.他的方法是用磁铁吸引.乙同学设计了化学方法是往固体粉末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他判断已充分反应的依据是没有气泡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以下是某学生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为节约药品,将实验剩余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B.实验完毕后先用嘴吹灭酒精灯,再盖上灯帽
C.用托盘天平称量没有腐蚀性的药品时,可用手直接拿取砝码
D.向试管里滴入液体时,胶头滴管竖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金属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
(1)铁锅作炊具主要利用铁的导热性;铁锅手柄上使用的塑料应具有热固性(填“热塑”或“热固”).
(2)飞机外壳用的主要材料是硬铝,它属于B(填序号)
A、合成材料     B、金属材料     C、复合材料
(3)将铁粉投入含有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液中只含一种溶质,则滤液中溶质是Fe(N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我市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调查报告如下:
调查对象: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水.
取样地点:废水排放口.
取样时间:2013年5月28日上午9:00.
目测结果:样品略显蓝色,无悬浮颗粒、透明.
实验过程:
①取少量废水,加入过量的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得沉淀物和滤液.向沉淀中加入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
②将所得滤液分成两份,一份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向沉淀物中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③向另一份滤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只产生蓝色沉淀.
实验结果:废水中含有的大量阴离子是NO3-,肯定含有的阳离子是的Ag+,Cu2+,Ba2+,它们都是重金属离子,对环境有污染.
针对上述情况,某同学设计了一种从废水中除去重金属离子的方案.(已知白色的Fe(OH)2沉淀在氧气和水的存在下会转化为红褐色沉淀.)

假设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均恰好完全反应,则:
(1)X固体为Fe,A固体肯定含有的物质为Cu、Ag
(2)B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BD
A.K2CO3 B.Fe(NO32 C.MgCl2 D.Ba(NO32
(3)写出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NO32+Na2SO4═BaSO4↓+2Na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二氧化碳分子B.氧气和碳
C.氧原子与碳原子D.氧氧分子与碳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