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生活中常接触到“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其中的“碘”和“钙”应理解为
A.元素 B.分子 C.原子 D.单质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碱式碳酸镁高温能分解,可用于镁盐制备,制药工业等。其组成一般以xMgCO3·yMg(OH)2·zH2O表示。
Ⅰ.研究其分解产物
(1)取样高温灼烧,检测到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充分反应后,得到白色固体,由此推断生成物中肯定不含金属镁及单质碳,理由是 。
(2)检验生成物中是否含有碳酸镁、氢氧化镁。
操作现象 | 结论 | |
① | 取适量生成物置于试管中, 。 | 生成物中不含碳酸镁。 |
② | 取适量生成物置于试管中,加入热水,滴入酚酞试液, 观察到 现象。 | 生成物中不含氢氧化镁。 |
;(3)用酚酞试液检验是否存在氢氧化镁不能用冷水代替热水是因为 。综合上述实验推断碱式碳酸镁的分解产物为二氧化碳、水和 。
Ⅱ.测定碱式碳酸镁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按下图一进行实验。
①量气管中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能用水代替是因为 ,若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则测出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②实验中共消耗稀硫酸20mL,根据所测数据求得生成气体的质量为1.32g,则进入量气管的气体体积为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实验条件下CO2密度为1.97g/L)
Ⅲ.确定碱式碳酸镁的组成
设计如上图二装置,并按下述步骤操作。
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36.4g样品置于试管中,称量装置B的质量为192g。
步骤2:加热装置A直至样品完全反应。
步骤3:用止水夹夹紧装置A和装置B间胶皮管,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
步骤4:称量装置B的质量为199.2g。
(1)装置B中物质为 ,装置C的作用为 。判断样品完全反应的方法:当观察到装置B中 ,则样品已完全反应。
(2)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 (3分)
Ⅵ.有人说“加热碱式碳酸镁最后阶段固体质量减少是因为生成二氧化碳”是真的吗?
另取一定量碱式碳酸镁样品在空气中加热,测出样品的固体残留率(×100%)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0至t1℃过程中固体质量保持不变的原因是 。
②分析图像数据判定该说法是 (填“真的”或“假的”),判定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对原子构成的理解错误的是
A.原子核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B.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空间很小
C.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D.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OH)2CO32CuO+X+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B.碱式碳酸铜中铜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
C.反应前后固体物质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
D.加热Cu2(OH)2CO3的实验装置和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主要操作步骤:①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受热均匀,然后对准试管中的药品部位加热;②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③收集完毕,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⑥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⑦熄灭酒精灯。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②④⑥①⑤⑦③ B.②④⑥①⑤③⑦ C.④②⑥①⑤⑦③ D.④②⑥①⑤③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交通法规明确禁止酒后驾车。交通警察使用的一种酒精检测仪中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它对酒精非常敏感,该化合物中铬元素(Cr)的化合价为( )
A、+3 B、+4 C、+5 D、+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测定某铜锌混合物中锌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利用该合金与稀硫酸反应,进行了三次实验,所得相关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①每一次反应中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是 (1) 。
②试计算该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
③从上表数据分析,当所取合金与所用稀硫酸的质量比为 (3) 时,表明合金中的锌与稀硫酸中的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B.公园的桂花开放时满园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酸碱中和反应都能生成水﹣﹣实质是H+与OH﹣ 结合生成了H2O
D.铝制品有抗腐蚀性能﹣﹣实质是表面生成了致密氧化膜起保护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