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沾有油渍的衣物放入洗衣机中,加入水和洗涤剂,搅拌搓洗,最终除去油污的理由是
A.加入洗涤剂后,让油滴溶于水
B.加入洗涤剂后,让油滴聚集,上浮分层
C.加入洗涤剂后,让油滴分散,稳定地乳化在水中
D.加入洗涤剂后,让油滴密度增大,下沉分层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安徽省】某研究小组对自动充气气球(示意图如下)进行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该反应充气原理是:通过挤破液体包,使液体与白色粉末接触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实现气球自动充气。
(1)为检验气体是二氧化碳,可选用 (填试剂名称)。
探究一:液体包内溶液酸碱性的探究
(2)室温时,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3,该溶液呈 性。
探究二:白色粉末成分的探究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是碳酸钙;乙同学认为是碳酸钠;丙同学认为是碳酸氢钠。
【设计并进行实验】
(3)将少量白色粉末放入水中搅拌,固体全部溶解,说明甲同学的猜想 (填“正确”或“不正确”)
(4)室温时,分别向盛有碳酸氢钠、碳酸钠和白色粉末样品的锥形瓶中注入等体积、足量的10%盐酸(装置如右图),记录如下表:
实验编号 | 锥形瓶内物质 | 最终得到CO2体积/mL | |
名称 | 质量/g | ||
① | 碳酸氢钠 | 0.10 | V1 |
② | 碳酸钠 | 0.10 | V2 |
③ | 白色粉末 | a | V1 |
实验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表中a= ;V1 V2(填“﹥”、“﹤”或“=”)。
【分析并得出结论】
(5)如何从上表中获取证据并得出结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或事实,不合理的是
A.酒精挥发--分子大小发生改变
B.电解水--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C.酒精和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二者体积之和--分子之间有间隔
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江苏省无锡市】高氯酸钠晶体(NaClO4H2O)可用于制备高氯酸。粗盐除去泥沙等不容性杂质后得到“精盐”(只含MgCl2、CaCl2两种杂质),以“精盐”为原料制备高氯酸钠晶体的流程如下:
【资料】高氯酸钠在较高温度下容易分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滤液中溶质除NaCl外还含有 。
(2)ClO2中氧元素的化合物是 。
(3)通入SO2是为了除去NaClO4溶液中少量的NaCl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气流干燥”时温度应控制在75°C~95°C之间,其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江苏省南京市】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嗷嗷因青蒿素(C15H22O5)和双氢青蒿素(C15H24O5)而荣获了诺贝尔奖.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青蒿素比双氢青蒿素少两个氢原子
B.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都属于有机物
C.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中碳、氧原子个数比都为3:1
D.秦高速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双氢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江苏省连云港市】化学使人类生活更美好
(1)豆浆已成为众多家庭的饮品。下表是豆浆中部分营养成分的平均质量分数。
请据表回答:
①豆浆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是 ;青少年因缺 而导致佝偻病。
②豆浆所含的营养素中不能供给人体能量,但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作用的是(填字母,下同) 。
A.蛋白质 B.油脂 C.糖类 D.维生素
(2)材料对我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
①用作保险丝的武德合金属于 。A.金属材料 B.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
②下列方法不能防止钢铁腐蚀的是 。A.表面镀铬 B.表面涂油漆 C.部分浸入食盐水
③有一种“冰蚕丝”面料做的衣服,面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纤维。鉴别“冰蚕丝”和天然蚕丝的化学方法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液态氧与氧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 ②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③它们由不同微粒构成 ④它们为相同的物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湖北省黄冈市】小明同学依据描述书写的化学符号:①两个氮分子:2N2;②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臭氧分子:3O;③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S;④两个铁离子:2Fe3+;⑤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Ag;⑥+2价的镁元素:Mg2+。其中,正确的是( )
A.②④⑤ B.①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