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09?平原县)某工厂用硫化铜(CuS)制硫酸铜,现有两个方案:
方案一:让CuS在硫杆菌(催化剂)的作用下跟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CuSO4
方案二:2CuS+3O22CuO+2SO2,CuO+H2SO4=CuSO4+H2O.
从保护环境的角度看,(1)上述方案较为合理.(2)理由是:、.
【答案】分析:题目要求从保护环境的角度看,也就是从是否需要加热、生成物是否会造成污染等角度分析.
解答:解:方案一不需要加热,方案二需要加热;方案一不会生成有污染性的物质,方案二会生成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硫.
故答案为:(1)方案一.
(2)不需要加热、不生成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硫.
点评:现在我们生活中什么都提倡环保,同样化学也要绿色化,绿色化学的核心在于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再产生废物,不再处理废物.它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9?平原县)为探究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出了下列4种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任意一种实验装置,简述出现的实验现象,解释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
选择的实验装置是
.实验现象为:
试管内液面明显上升
试管内液面明显上升

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是:
NaOH与CO2发生反应,使容器内气压变小,产生气压差
NaOH与CO2发生反应,使容器内气压变小,产生气压差

(2)某同学质疑上述实验设计,该同学质疑的依据是:
CO2能与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产生类似的现象
CO2能与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产生类似的现象

(3)在原实验的基础上,请你设计实验证明CO2和NaOH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分别向容器内加入适量稀盐酸,发现有大量气泡生成
分别向容器内加入适量稀盐酸,发现有大量气泡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9?平原县)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①将NaCl和KNO3的混合物溶于水,再用过滤的方法将它们分离
②往铜盐溶液中加入铁粉获得少量铜
③将氧气、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灼热的铜网的试管获得纯净二氧化碳
④用稀盐酸除去混在铜粉中的镁粉和铝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9?平原县)氢是新型清洁能源,但难储运.研究发现,镧和镍的一种合金是储氢材料.下列有关57号元素镧(La)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9?平原县)我国青海湖地区素有“夏天晒盐,冬天捞碱”之说,其中捞出的碱主要是碳酸钠和少量氯化钠的混合物.小王同学以捞出的碱作为样品,并用以下一套装置对样品进行分析,根据量筒中收集到的液体的体积(相当于二氧化碳的体积)来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已知:HCl+NaHCO3═NaCl+CO2↑+H2O;CO2在饱和NaHCO3溶液中溶解度很小)

(1)在A和B 两套装置中,哪一套装置更合理
A
A
(选填“A”或“B”).
(2)准确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的方法是
取出导管,量筒平放,视线与溶液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取出导管,量筒平放,视线与溶液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3)锥形瓶中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是否有明显影响?
没有
没有
(填“有”或“没有”).
(4)若实验中用的盐酸是浓盐酸,则测得的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与实际值相比会
偏大
偏大
(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09年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六)(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09?平原县)我国青海湖地区素有“夏天晒盐,冬天捞碱”之说,其中捞出的碱主要是碳酸钠和少量氯化钠的混合物.小王同学以捞出的碱作为样品,并用以下一套装置对样品进行分析,根据量筒中收集到的液体的体积(相当于二氧化碳的体积)来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已知:HCl+NaHCO3═NaCl+CO2↑+H2O;CO2在饱和NaHCO3溶液中溶解度很小)

(1)在A和B 两套装置中,哪一套装置更合理______(选填“A”或“B”).
(2)准确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的方法是______.
(3)锥形瓶中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是否有明显影响?______(填“有”或“没有”).
(4)若实验中用的盐酸是浓盐酸,则测得的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与实际值相比会_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