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工厂现有含少量铁屑的铜屑废料.小军欲从中回收铜,他依据“绿色化学”的思想设计了两种方案:
实验操作步骤 | 方案评价 | |
方案Ⅰ(物理方法) | 将磁铁接触铁屑和铜屑混合物 | 铜和铁分别得到回收 |
方案Ⅱ(化学方法) | ___________、_______。 | 体现了绿色化学的思想:铜得了回收,______. |
写出方案Ⅱ中涉及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品红溶液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
B.天然气经压缩后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 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变小
C.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分 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D.1滴水中大约有个水分子-----------分子的体积很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学习小组为从含有Hg(NO3)2、Cu(NO3)2的实验室废液中回收汞和铜,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的操作名称是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
(2)步骤①加入过量铁粉的目的是__。
(3)加适量稀H2SO4的作用是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
(4)步骤④最好选用的试剂是__。
(5)为防止有毒的汞蒸气扩散而污染环境,冷凝回收时将汞蒸气通入__(填序号)。
①干冷的烧杯 ②带胶塞的锥形瓶 ③装有水的大试管 ④密闭并有冷凝功能的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某兴趣小组制取二氧化碳,收集并检验该气体的有关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推动注射器时,长颈漏斗下端冒气泡,说明气密性良好
B.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气体逸出
C.可以测出收集二氧化碳的体积,植物油是为了防止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
D.为了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滴入的试剂为澄清的石灰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6分)下图的5种物质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农业上常用A与B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小型化工厂常用A与E的反应制取烧碱,C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请回答:
(1)B物质的化学式是 。
(2)针对金属C,写出一条防锈措施: 。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与E反应 ;C与D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在点滴板的孔穴1中滴加2滴水,2~4中分别滴加2滴等浓度的稀盐酸。在孔穴1、2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3中滴加碳酸钠溶液,4中放镁条,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分别滴加在剩余两个孔穴中。
(1)有气泡产生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2)若要将滴加到孔穴5、6中的两种试剂区分开,需要继续补充的实验操作和现象为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t1℃时,60g甲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60g溶液
D.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小于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夏商时期工匠们就掌握成熟的炼铜技术。下列为实验室模拟炼铜的两种装置。
(1)图A中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实验过程中,先通一段时间CO,再加热的原因是_____,末端的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
(2)取用炭粉和氧化铜的仪器是_____。图B实验结束时,若先停止加热,后移出导管,产生的后果是_____。
(3)上述两种实验方法,都利用了CO和C的_____性。
(4)上述两种实验方法,你认为“图A”或“图B”哪个实验方法更好,你的理由是_____。
(5)利用图B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若得到6.4g铜,则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物质的量是多少?_____(请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与生活、生产、环境等联系紧密。
(1)用洗洁精清洗厨房里的餐具,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_作用。
(2)草木灰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因为草木灰中含有一种钾盐,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人误食重金属盐后,为了及时减轻毒性,可立即服用__________(填一种食品名称)。
(4)波尔多液是一种低毒的无机杀菌剂,其被广泛应用于蔬菜水果的病虫害防治。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不能在铁质容器中配制波尔多液的原因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