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为研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做了如下实验。(图中小花经紫色石蕊溶液浸泡并晾干)
(1)步骤C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3)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下图是其微观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
B.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一定不变
D.点燃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4.6 g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8.8 g CO2和5.4 g H2O,则对该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物质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B.该物质含有碳、氢、氧三个元素
C.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3D.该物质含碳、氢两种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根据甲、乙丙三个同学的实验设计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K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用A装置进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装置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搭建A装置时,酒精灯应在固定试管之____________________(填(“前”或“ 后”)放置。
(3)乙同学用图B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他的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理或不合理)你将会观察到粗铜丝低的一端是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a”或“b”)
(4)丙同学用C图所示实验来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c、e为喷水的石蕊试纸,d为干燥石蕊试纸。
①塑料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能说明CO2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实验现象是(写出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温度不变,对100 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实验一后,甲和乙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 实验二后,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C. 实验二后,甲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 实验二后,甲和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
(2)t3℃时,50g甲物质溶解在50g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
(3)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低到t1℃时,得到的三种物质的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4)要使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在不改变物质的组成条件下,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P点是表示在t2℃时,甲、乙的质量分数相等
B.t3℃时,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的甲物质
C.t1℃时,在50g水中加入15ga物质,得到溶液65g
D.甲的溶解度大于丙的溶解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构建模型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参加反应的物质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 该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也属于氧化反应
C. 该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
D. 该化学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
B.钠离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
C.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D.在化学变化中镁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其离子符号是Mg+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按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请用相应的化学用语填空:
①1个氧分子_____
②钙元素_____
③5个硫酸根离子_____
④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
⑤氯化钠是由_____和_____两种微粒构成的
(2)指出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
①2H_____
②CO2_____
③Mg2+_____
④: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