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下面是兴趣小组同学对暴露在空气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 1]:
该氢氧化钠固体有没有变质呢?
[进行实验 1]:甲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用足量的水溶解,后加入过量的 BaCl2 溶液,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氢氧化钠固体已经含有 Na2CO3
[提出问题 2]:
如何除去氢氧化钠固体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呢?
[进行实验 2]:乙同学对该氢氧化钠固体进行提纯,按如下操作流程进行实验.

[实验分析]:
(1)步骤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OH)2═CaCO3↓+2NaOH,步骤②的操作有搅拌 和过滤,搅拌的作用是使碳酸钠完全反应.
(2)证明步骤②中已达到 Ca(OH)2溶液过量的目的,下列方案中可行的是ac.
a.取少量滤液 B,向其中通二氧化碳气体,溶液变浑浊
b.取少量溶液 B,向其中再加少量石灰水,无白色浑浊 
c.取少量溶液 B,向其中再加少量浓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浑浊
(3)为获得纯净的氢氧化钠步骤③所包含的具体操作是蒸发浓缩、B、过滤. A.蒸发结晶B.降温结晶
(4)丙同学认为乙同学流程中的 Ca(OH)2 溶液可以用稍过量的 Ba(OH)2 溶液代替,代替后的主要优点是A.
A.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钡易溶于水,用氢氧化钡溶液可以减少溶液中水的量,以提高蒸发浓缩的效率,并节约能源.
B.只有氢氧化钡才能除去杂质[实验拓展]:如何测定久置的烧碱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呢?
从一瓶久置的烧碱中称取了 20g,干燥后剩余固体固体质量为 19g,完全溶于蒸馏水 中配成 100g 样品溶液,现取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与样品溶液混合,充分反 应后得到如表所示的数据.
项目和次数第 1 次第 2 次第 3 次第 4 次
样品溶液质量(g)10203040
氯化钡溶液质量(g)10151530
产生沉淀的质量(g)1.973.943.94X
(5)表中第2、4次恰好完全反应.
(6)请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请保留具体解题过程)

分析 [进行实验 1]:
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实验分析]:
(1)步骤②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步骤②的操作有搅拌和过滤,搅拌能使碳酸钠完全反应;
(2)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
(3)为获得纯净的氢氧化钠步骤③所包含的具体操作是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
(4)丙同学认为乙同学流程中的 Ca(OH)2 溶液可以用稍过量的 Ba(OH)2 溶液代替,代替后的主要优点是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钡易溶于水,用氢氧化钡溶液可以减少溶液中水的量,以提高蒸发浓缩的效率,并节约能源;
(5)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那组恰好完全反应;
(6)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解答 解:[进行实验 1]:甲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用足量的水溶解,后加入过量的 BaCl2 溶液,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氢氧化钠固体已经含有 Na2CO3
故填: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分析]:
(1)步骤②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OH)2═CaCO3↓+2NaOH;
步骤②的操作有搅拌 和过滤,搅拌的作用是使碳酸钠完全反应.
故填:Na2CO3+Ca(OH)2═CaCO3↓+2NaOH;使碳酸钠完全反应.
(2)a.取少量滤液 B,向其中通二氧化碳气体,溶液变浑浊,说明氢氧化钙溶液过量;
b.取少量溶液 B,向其中再加少量石灰水,无白色浑浊,不能说明氢氧化钙溶液过量,也可能是恰好完全反应;
c.取少量溶液 B,向其中再加少量浓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浑浊,说明氢氧化钙溶液过量.
故选:ac.
(3)为获得纯净的氢氧化钠步骤③所包含的具体操作是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 
故填:降温结晶.
(4)丙同学认为乙同学流程中的 Ca(OH)2 溶液可以用稍过量的 Ba(OH)2 溶液代替,代替后的主要优点是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钡易溶于水,用氢氧化钡溶液可以减少溶液中水的量,以提高蒸发浓缩的效率,并节约能源.
故选:A.
(5)由第2次和第3次可知,第3次中样品溶液过量,由第1次和第2次数据可知,第1次氯化钡溶液过量,因此表中第2次恰好完全反应,又因为第4次和第2次两种溶液质量比相等,因此第4次也恰好完全反应.
故填:2、4.
(6)因为第2次恰好完全反应,因此以第2次数据进行计算:
设20g样品溶液中碳酸钠质量为x,
BaCl2+Na2CO3═BaCO3↓+2NaCl,
            106        197
             x        3.94g
$\frac{106}{x}$=$\frac{197}{3.94g}$,
x=2.12g,
20g样品溶液中样品质量为:20g×$\frac{19g}{100g}$×100%=3.8g,
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frac{3.8g-2.12g}{3.8g}$×100%=44.2%,
答: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4.2%.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燃烧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 

(1)用一根划着的火柴能点燃一支蜡烛,却点不着一块煤,其原因是火柴燃烧放出热量,使温度达到蜡烛的着火点,没有达到煤的着火点.
(2)图1中蜡烛火焰会熄灭,其原因是稀盐酸和纯碱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使蜡烛不能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氢气是一种清洁的高能燃料,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 学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点燃\;}}{\;}$2H2O.图2为氢气燃烧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其步骤Ⅰ的微观过程为氧气分子分解为氧原子,氢气分子分解为氢原子,步骤Ⅱ的微观过程为氢原子与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液化气是生活中常用燃料,如图是液化气燃气灶具的示意图.

(1)如图所标物件中含有的金属单质是Cu(写化学式).
(2)当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就需要增大(填“增大”或“减小”)灶具的进风口.
(3)写出一种防止钢瓶生锈的方法喷漆.
(4)关闭阀门,燃着的煤气立即熄灭,这种灭火方法体现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5.(1)物质间可以相互转化,其网络关系如图1.完成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①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分解反应);
②2CuO+C$\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置换反应);
③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Ca(OH)2+CO2═CaCO3↓+H2O(非基本类型);
④Na2CO3+Ca(OH)2═CaCO3↓+2NaOH(复分解反应);
⑤2H2+O2$\frac{\underline{\;点燃\;}}{\;}$2H2O,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CO+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CaO+H2O═Ca(OH)2(化和反应).
(2)请将四种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分布填入如图2中,A、B、C、D四个空白圈内.
A.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B.分解反应,或化合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小金利用图示装置进行甲、乙对比实验,探究温度对CO和Fe2O3反应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1)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图示装置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导管后放点燃的酒精灯或在导管后扎气球.
(2)完全反应后,两组的生成物均为黑色粉未(纯净物),分别用两组生成物进行以下实验:
步骤操作甲组现象乙组现象
1称量黑色粉末质量/gm1m2
2取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能被吸引能被吸引
3取黑色粉未,加入稀盐酸全部溶解,有大量气泡无明显现象
4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CuSO4溶液有红色物质生成无明显现象
①甲组的黑色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HCl═FeCl2+H2↑.
②小金查阅资料后发现Fe3O4在常温下不与稀盐酸、CuSO4溶液反应,故猜想乙组的生成物为Fe3O4.他又发现m2恰好为4.64g,这可成为支持上述猜想的新证据.
(3)甲、乙两组实验说明温度对CO和Fe2O3反应影响,且均体现出CO的还原性(填写化学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用“化学视角”认识身边的物质.
(1)空气
①空气属于混合物(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发生装置可选用以下如图1那个装置C(填装置标号).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利用装置E(填装置标号)收集.如果要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用这种装置收集氧气时应注意瓶内应留少量的水.

(2)二氧化碳
①降温将二氧化碳制成干冰,这一过程发生物理变化(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实验I实验 II
②实验I中可观察到甲试管中的紫色溶液变红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乙试管的作用是对比.
③实验II采用“数字化实验”,由传感器采集信息描绘出曲线,其中纵坐标Y可表示为烧杯中的A(填标号).
A.溶液的pH     B.溶液的质量   C.二氧化碳体积
(3)水与溶液
①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区别硬水和软水.热水壶的内胆常附有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下列厨房用品可用于清洗水垢的是
C(填标号).
A.食盐水          B.苏打水         C.食醋
②某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i)若将C点状态溶液变化为A点,简单的实验操作为降低温度.
(ii)取用任意体积该固态物质饱和溶液时,下列物理量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的是CD.
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溶液的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9.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只有甲为单质,其他都是化合物;A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重要原料,C可用于中和酸性土壤.反应②属于中和反应,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

试推断:
(1)A物质的化学式CO2;B到C的化学反应类型属于化合反应(填写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或者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发生后,生成物肯定不会是单质(填“单质”或“化合物”).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安顺生产茶叶,茶叶中含锌、硒、茶氨酸(化学式为C7H14O3N2)等多种成分,茶树适宜在pH为5-6的土壤中生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茶氨酸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B.茶树不宜在碱性土壤中生长
C.一个茶氨酸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
D.茶叶中的锌、硒指单质,茶氨酸属于有机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A或B中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
A补齐物质与其用途的连线B补齐标识与其含义的连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