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15%
C.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D.t2℃时,将5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为150g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全国区级联考】广东省汕头市濠江区2017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 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C.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2017届九年级5月中考练兵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盐是一类物质,有的能食用,有的不能食用。误作食盐使用会引起中毒死亡的是
A. NaNO3 B. Na2CO3 C. KCl D. NaN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宿迁市2017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据估计,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到300万吨。地沟油,又叫“黑心油”,是一种质量极差、极不卫生的非食用油,它含有毒素,其中黄曲霉毒素M1(C17H12O7)是一种高致癌物质。下列有关黄曲霉毒素M1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黄曲霉毒素M1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7:12:7
B. 每个黄曲霉毒素M1分子中质子数为170
C. 黄曲霉毒素M1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 黄曲酶毒素由37个原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启东市2017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探究题
下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A、F组合制氧气,氧气收集完毕,应先 (填“熄灭酒精灯”或“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3)用B、D组合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若将发生装置由B改为C,其优点是 。
(4)硫化氢气体(H2S)有毒,溶于水形成酸。用块状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发生复分解
反应制得H2S,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某同学用下图G、H 、I组合收集H2S。
①G收集H2S,说明其密度比空气 (填“大”或“小”)。
②各装置的作用:H 、I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启东市2017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分类法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 非金属元素:F、Si、Hg B. 盐:氯化钠、纯碱、小苏打
C. 混合物:空气、石油、冰水混合物 D. 合成材料:塑料、羊毛、合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靖江市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测试六(第二次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信息分析题
人类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化学。
(1)用相应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 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的阴离子________;② 2个铵根离子____________;
③ 注射液中的葡萄糖____________;④ 生理盐水中的溶质______________。
(2)如图表示靖江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述燃料的使用都能产生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如果?处是氢气,请说出氢气目前还不能作为燃料被广泛应用的一条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丙烷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前后不变的粒子是_______(填化学符号)。
③已知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20 L天然气(CH4)充分燃烧消耗O2的体积可能是_______。
A.10 L B.15 L C.40 L D.50 L
④煤燃烧时排放出SO2等污染物,可能导致降雨的酸性增强,将煤燃烧后的烟气通入吸收塔,用石灰水吸收其中的SO2,石灰水需要“喷淋”的目的是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与烟气的接触面积,充分吸收SO2。
⑤在汽车尾气系统中安装催化转化器,可将有毒的CO、NO转化为无毒的CO2、N2,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是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⑥2016年年初,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乔治·欧拉教授率领团队,首次采用基于金属钌的催化剂,将从空气中捕获的二氧化碳直接转化为甲醇燃料,转化率高达79%。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O2+3H2CH3OH+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泰兴市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探究题
为探究金属镁的化学性质,甲、乙两化学兴趣小组分别完成了下列实验:
【甲组同学实验】将光亮的镁条放入滴有酚酞的NaHCO3饱和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固体,溶液红色加深。
【乙组同学实验】将点燃的镁条插入盛满CO2的集气瓶内,镁条继续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并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
【提出问题】①甲组同学实验产生的气体和白色固体成分; ②乙组同学实验反应后的产物。
【对甲组同学实验进行探究】确定气体和固体的成分
【查阅资料】①Mg(HCO3)2能溶于水; ②硫酸铜固体为白色,遇水变蓝;
③MgCO3、Mg(OH)2加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
(1)溶液红色加深,则反应后溶液的碱性________(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2)点燃产生的气体,火焰淡蓝色;将燃烧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现象。则该气体为_____(写化学式)。
(3)对白色固体做出如下猜测并进行实验:
【作出猜想】猜想Ⅰ:白色固体可能是MgCO3; 猜想Ⅱ:白色固体可能是___________;
猜想Ⅲ:白色固体可能是MgCO3和Mg(OH)2。
【初步验证】 取洗净后的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_________溶液,观察到_________,则白色固体一定含有MgCO3,得出猜想Ⅱ错误。
【设计实验】为进一步确定固体的成分,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参与探究活动。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干燥的白色固体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______的U型管 | __ | 猜想Ⅲ正确 |
【对乙组同学实验进行探究】确定实验反应后的产物
【查阅资料】①MgO+H2O(热水)=Mg(OH)2,Mg(OH)2在热水中溶解度增大,在热水中显碱性;② MgC2+2H2O=Mg(OH)2+C2H2↑。
【作出猜想】猜想Ⅰ:产物是MgO和C; 猜想Ⅱ:产物是MgO、MgC2和C。
提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分析】为探究白色固体的成分,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放入试管,加入足量热水,无气体放出,说明猜想____不正确;
②为了验证另一种猜想中白色固体成分,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实验操作是________;
【实验反思】通过本实验,对“CO2不助燃”,你有什么新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