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现象,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物霉变,钢铁生锈
B、煤气泄漏,木材燃烧
C、滴水成冰,风起云涌
D、米饭烧焦,芝麻碾碎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食物霉变、钢铁生锈都属于化学变化;煤气泄漏属于物理变化,木材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滴水成冰,风起云涌都属于物理变化;米饭烧焦属于化学变化,芝麻碾碎属于物理变化.
解答:解:A、食物霉变、钢铁生锈都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煤气泄漏属于物理变化,木材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滴水成冰,风起云涌都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米饭烧焦属于化学变化,芝麻碾碎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老师在黑板上写了氧化铁和盐酸的化学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解读,其中不合理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用盐酸可以除铁锈
D、铁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同学从定量角度研究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过程,增加了称量操作.具体做法是:取10%的双氧水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放入气体发生装置,并对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进行称量,记录如下:
反应过程反应前反应后
质量变化(不含容器质量)34.3g32.7g
若反应后,双氧水分解完全且氧气全部逸出,该同学得出的结论中,不合理的是(  )
A、反应速率逐渐减慢
B、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为0.5g
C、最终得到氧气的质量为1.6g
D、反应得到水和氧气的质量比为9﹕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玻璃破裂B、车胎漏气
C、煤气燃烧D、空气液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要用原子结构示意图  来表示:阴离子、阳离子、原子,则n依次对应的三个数正确的一组是(  )
A、18,19,18
B、20、19、21
C、17,19,18
D、18,19,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变化中属物理变化的是(  )
A、冰融化成水
B、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C、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
D、铁矿石炼成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没有改变
B、催化剂可以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C、在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D、催化剂就是二氧化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今有A、B、C、D、E、F六种装置图如图所示.按下列要求回答问题(所选装置图用其代号字母表示)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若要收集到纯净而干燥的氢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纯净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制取甲烷常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生石灰与烧碱的混和物)强热而制得,则实验室制取甲烷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若选用F装置收集甲烷,则甲烷应从F装置的(a或b)
 
端导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纳米材料”特指粒径1~100nm(1nm=10-9 m)的颗粒,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应用几乎涉及现代工业的各个领域.
(1)纳米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个纳米(1纳米=10-9米)的空心管.
①从组成看,纳米碳管是由
 
元素组成的,纳米碳管是一种新型的
 
(填“化合物”或“单质”);
②从性质看,可以预测纳米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
 
(填稳定或不稳定);当氧气充足时,纳米碳管材料燃烧反应方程式为
 

(2)用纳米级的某种氧化物作催化剂,使汽车尾气中的CO跟NO反应转化为A、B两种气体,其中A可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B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写出NO和CO在该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完全转化3.0克NO气体的同时会转化多少克的CO气体?(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